第八章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1)(9 / 23)
,能持久,水不能蚀,火不能熔,饭受煎熬,久而不渝。”他咬破手指给胡汉民留下血书八字:“我今为薪,兄当为釜。”以表明他要做那顷刻燃尽之薪,让胡汉民做那任重持久之釜。
在冲破同盟会几位领袖的阻拦后,汪精卫先后找到了黄复生、喻培伦、黎仲实、罗世勋、陈璧君等人,组建了暗杀团,准备回国谋刺满清要员。
暗杀团的这些成员里面,黄复生和喻培伦是同盟会的炸弹专家,尤其是喻培伦,在当时被革命党人称为“炸弹大王”,而陈璧君则是汪精卫的红颜知己。
陈璧君本是南洋巨富陈耕基之女,对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汪精卫一见倾心,后来又了解到汪精卫平时像清教徒一样生活,不酗酒,不赌博,不嫖妓,在革命党人中有“道学先生”之称,因而爱慕之心更甚。她向汪精卫表达了爱慕之情,但汪精卫却说革命家生活无着落,生命无保证,如果结婚那就是陷妻子于不幸,而让所爱之人一生不幸则是最大的罪过,并立下了“革命不成功就不结婚”的誓言。这番话,没能让陈璧君退缩,反而让陈璧君加深了对汪精卫的爱。听闻汪精卫组建暗杀团,陈璧君立刻要求参加,汪精卫最初不同意,但陈璧君态度极为坚决,最后汪精卫只能勉强答应。
暗杀团组建后,汪精卫一行人秘密返回了国内。
当时两江总督端方最为革命党人所痛恨,汪精卫最初选定的刺杀目标,正是端方。
恰好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将从南京走水路到汉口,再从汉口乘坐火车北上。
汪精卫等人立刻动身赶到汉口,在汉口大智门火车站一带踩点摸路,准备在此刺杀水路转陆路的端方。
但汪精卫等人苦等了半个多月,始终没有等来端方,却等来了端方已经抵达北京的消息。
原来在躲过革命党人的多次刺杀后,端方早已学了个乖,更何况当年铁良正是走京汉线北上,遭遇了科学补习所成员王汉的刺杀,因此端方自然要多加提防。端方来了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故意放出将走水路到汉口,再由汉口乘火车北上的消息,暗地里却悄悄乘坐轮船取海路北上,就此躲过了汪精卫等人的刺杀。
端方逃走了,必须要选取下一个刺杀的目标。
一番磋商之后,汪精卫等人决定直接前往北京。
北京城是清廷统治的中心,满族权贵要员众多,因此可刺杀的目标很多,而且在天子脚下行刺,事成后造成的影响会更为轰动。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