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尘归尘,土归土(5 / 20)
在六极刑场景的旁边,是黄童拜拱的场景,此外还有其他各式场景,都是以陶俑代替真人,举行刺客道所特有的仪式。
从踏进这个洞厅开始,胡启立已经见到了数百个陶俑。这让他意识到,这个洞厅很可能是一处墓葬,因为从先秦时期起,陶俑的存在,几乎都是用于代替活人陪葬。
胡启立的猜想很快得到了证实。
在经过众多仪式陶俑后,前方没有再出现陶俑,而是出现了一口巨大的青铜棺椁。
这口青铜棺椁位于整个洞厅的最中央,外围的真人陶俑、中间的拜竹礼陶俑和里层的仪式陶俑,形成了三个圆环,将这口棺椁紧紧地围护起来。
这个洞厅墓葬的主人,一定是刺客道某位极为显赫的人物。
胡启立这样猜想的同时,迈步走到了青铜棺椁的旁边,看到了棺盖上刻满剑刃图案,在这些图案的最中间,刻着一个硕大的“鳞”字。
这些年花费了太多的心血,到头来只是找到一处墓葬,墓葬里没有任何值钱的陪葬品,有的只是一口青铜棺椁,以及几百个陶俑。按常理来说,胡启立应该感到很失望才对,但此时的他,却望着棺椁上的“鳞”字,冷冷地发笑。他一向深藏城府,任何心思都不会表露在外,很少露出这样的笑容。
胡启立之所以面露冷笑,是因为这个“鳞”字代表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刺客道最为重要的人物,是整个刺客道的创始人,也是三百年来最为厉害的刺客——雷鳞。
在刺客道的传说中,生活于明末的雷鳞,是让锦衣卫和东厂闻风丧胆的人物。他在万历年间与另外三位刺客,效仿唐代的“探丸郎”创立了刺客道,此后行刺天下无一失手,一手制造了明末的刺客杀潮。据传雷鳞最后一次行刺,目标是阉党魁首魏忠贤。他从京城出发,潜行数百里地,最终在阜城南关的尤氏旅店将魏忠贤缢杀,全程神鬼不觉,即便魏忠贤死后,也是无人察觉异样,以自缢盖棺定论,算是真正做到了“千里不留行”这一刺杀的最高境界。
雷鳞一手创立的刺客道,在明清两代朝廷的剿杀中屹立不倒,势力反而越发庞大,延续了近三百年的时间,最终被胡启立潜心谋划二十余载,归于覆灭。
胡启立和刺客道的仇恨太深了,他不仅亲手将刺客道送进了鬼门关,还要斩尽杀绝不留任何余根。所以自从知道秦革四妖刃中藏着一个关于刺客道的秘密后,他便暗自发誓,要将这个秘密找出来,一并毁掉,让刺客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