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怪之八十年代 (1)(9 / 23)
。于是坐地就成了深圳人。去时是父女俩,回渤海是她父亲一个人。老父亲特理解她,支持她,自告奋勇承担了回原单位替她办理辞职手续的义务。
她那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洋洋自得的人生信心。仿佛待嫁闺中的女孩,忽一日红鸾星惊,相中了一位“白马王子”或被“白马王子”相中似的。
一位包头的文学青年,某天也出我意外地从深圳打来电话,说已受聘于深圳某一公司矣。也说找到了“某种感觉”“某种缘分”。先是,他的一位同学去了深圳,受公司委派,回包头办子公司,将他从单位硬“挖”了出来。后来深圳方面派员去包头考察,发现他那位同学志大才疏,不善经营管理,将他那位同学“炒”了鱿鱼,宣布解体子公司。同时在与他的几次接触中,发现他倒挺有能力,问他愿不愿到深圳谋求发展。他自是喜出望外,于是跟随到了深圳。
我问:“干得顺心么?”
答曰:“我已经从那一家公司跳槽,换了一家公司干了。”
我替他忧患地说:“那么,是在第一家公司干得并不太顺心了?”
他在电话里笑了,说:“你别替我操心。我在第一家公司干得也很不错,但第二家公司的待遇更高些。人往高处走嘛!在深圳工作变动是寻常事儿!”
我在南京签名售书,遇到了一位“兵团战友”。他竟也装模作样排队买我的书。
他说他已不是哈尔滨人了。
我问:调到南京了?
他说:调到深圳了。
我一怔,忙问他感觉如何。
他莫测高深地一笑,说:“人挪活,树挪死么。起码的感觉是——我挪活了!”
签名售书活动的第二站是西安,又遇到了我的一位中学老师排队买书。二十多年不见,她头发白了。
我毕恭毕敬地站起,问老师近况怎样。
老师说,她已退休了。已调到深圳了。受聘于女儿和女婿的公司,当一名老业务员。
我奇怪,问老师:深圳也欢迎您这般年纪的人么?
老师一笑,说:“深圳那地方,不以年龄和资格论人,看重的是实际工作能力。我也没成想自己教了一辈子书,一朝下海,居然还能扑腾几下子!”
一不留神,你生活的周围,就会有一两个你熟悉的人说变就变成深圳人了。一旦他们变成了深圳人,给我的印象是仿佛都年轻了几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