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重新解释三个中国(9 / 15)
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背面,书写的是它的文化。
一座城市也像一个人一样,乃是有气质的。而所谓城市的气质,归根到底是由它的文化成因决定的。正如一个人的气质,肯定与之接受的先天的文化遗传和后天的文化教养关系密切。城市文化作用于城市的各个方面,也必然作用于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怎样,是城市人居家有感,凭窗可望,出门面临,终日身在其中的事情。谁都承认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于是必须承认,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的优劣,往往也从正面或负面决定着生活在一座城市里的普遍之人们的趋同心性,以及愉悦指数。而后一点,是在城市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
既然由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谈到了文化,那么我愿在此坦言我的当代中国文化观。
中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史源远流长的国家之一。而此点,每使我们的某些同胞,对于中国近当代文化状况,持有特别自以为是的心态。
我们承认我们在经济实力方面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承认我们在科技方面显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承认我们在全民文明素质方面亟待提高……我们常言要缩短这样的差距,要缩短那样的差距,需补上这样的一课,要补上那样的一课;但是,一论及文化,我们又似乎很感到安慰了。
仿佛我们唯独没有什么差距可言的便是文化,仿佛我们唯独没什么课应该补上的也是文化,仿佛我们在文化方面,决然有理由一如既往地优越着。
而我以为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对西方文化史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从十八世纪末起,贯穿整个十九世纪,对二十世纪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的,史称启蒙文化。启蒙文化所要弘扬的,乃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既是一种文化思想,进而影响了人类方方面面的社会学思想。因而它是一种进步的思想、文明的思想、有益于人类的思想。没有每一个公民特别觉悟和能动的公民权利意识和实际获得,“以人为本”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正是在此点上,中国近当代文化分明缺乏了宝贵的一课、基础性质的一课。西方人文主义文化的鼎盛时期,我们还处在晚清没落腐朽的朝代,人文思想是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西方人文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完成的时期,我们刚刚开始人文主义文化的初级的“五四”启蒙。此后中国沦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五四”启蒙近乎夭折。一九四九年以后,所谓社会主义的文化,由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