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1)(9 / 22)
经卷。
据说,后来苏杰生沉疴缠身,临终前期待可以和苏曼殊见上最后一面,却不想,苏曼殊拒绝回乡。苏杰生去世后,苏曼殊甚至拒绝奔丧,父子之情薄凉至此,实在令人感叹。佛说,父母恩最重,无论父母犯下怎样不可以饶恕的过错,做子女的都要原谅,并且要懂得孝顺尊重。苏曼殊后来虽然出家为僧,但是不守清规之事数不胜数。或者,他生下来就注定是一个半僧半俗、半俗半僧之人。
这只飘零孤雁,在倦累时需要寻找一个巢穴,避完风雨后,也许他又要远行。他去了广州蒲涧寺,当他跪在佛前的蒲团上再次剃度时,这次出家比之从前有了更深一重的境界。佛告诉他,舍得才能得,舍不得就不得,放下才能自在,放不下就不能自在。世间万物,因缘而起,也因缘而灭。在千盏莲灯下,那一刻,苏曼殊将所有纷芜往事都放下,心空,性空,意空。空渺的梵音是为了洗去一切尘念,让世间薄弱的灵魂有了宁静的偎依。清淡的檀香,净化了人间百味,在悲悯的佛前,连罪恶都是慈悲的。
苏曼殊为自己的选择感到不悔,他不知道,这简陋的古刹是否给得起他一生的宁和安稳。至少现在,他纷乱的心灵在佛的目光里渐次地平静。他住进了禅房,简洁的屋子里,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一方木鱼。桌案上,几卷泛黄的经书诉说着佛陀往生的从前。还有一盏摇曳的青油灯,在旧窗下,为那些迷失在尘网的世人“招魂”。
??4.潜修
我们都是尘世的戏子,以为脱下了戏服,在戏还未结束之前逃离,就可以躲过那场悲剧,却不知人生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在这人世间,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命运就像是水浪,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无波。我们不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紧握绳缆,临水而行难免会被水打湿衣襟。人生总是有太多的辜负,心伤的时候只想逃离,选择遁世离尘。没有谁生来就是看破红尘生死的智者,若非尘缘远去,亦不会有那么多僧者遁入空门。我们都是尘世的戏子,以为脱下了戏服,在戏还未结束之前逃离,就可以躲过那场悲剧,却不知人生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其实错了,尘封自己,只是因为昨天的热情已死,可我们的肉身还活着。活着就不能彻底了断孽缘情债,任何时候,都只能背负行囊上路。我们不能将自己做成蝴蝶标本,那样肉身死去,灵魂活着。生命里有太多的邀约,没有谁可以做到遗世独立、心如止水。苏曼殊第二次选择出家,是不堪失去的打击,为表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