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3)(5 / 22)
章节。也许日本樱花真的有着别样魅力,苏曼殊生命中几段最深刻的情感都给了樱花。而江南的烟雨带给他更多的是一种迷离,如梦似幻,却不刻骨铭心。
苏曼殊逃到了印尼爪哇,以为将自己放逐到海角天涯,就能够将过往淡淡忘记。漂游的思绪常常会被一片简单的风景划伤,但在他俊秀的脸上永远都看不到痛楚。在世人眼里,苏曼殊是个洒脱的狂僧,又是个飘逸的诗人,袈裟遮掩了他内心的迷乱,诗歌却让他拥有了许多羡慕的目光。事实上,苏曼殊贪吃贪睡、贪图享乐、贪恋美人,但他并不会因此怠慢荒废对生活和革命的追求。他可以让荒芜的土地一夜之间春暖花开,也可以让万紫千红在一瞬间纷落凋零。
苏曼殊在印尼爪哇,任爪哇一所中华学校的英文教员,该校系光复会在南洋之大本营。这段时光,他的心因为思念百助而无法平静,每当晚风拂过衣襟的时候,他明白自己是真的彻底失去她了。调一杯浓浓的咖啡,听一首流淌的筝曲,放飞情绪,让自己陷入深深的回忆中,一个人,一想就是一整夜。那么多的遗憾无法拾捡,那么多的相思无从说起。这一切只能交给文字珍藏,盛放在人生的书卷中,不是怕相忘,而是他实在需要将储藏在心底的情感做一次彻底地释放。
为调筝人绘像二首
收拾禅心侍镜台,沾泥残絮有沉衰。
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劫后灰。
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
一杯颜色和双泪,写就梨花付与谁?
寄调筝人三首
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
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生憎花发柳含烟,东海飘零二十年。
忏尽情禅空色相,琵琶湖畔枕经眠。
偷尝天女唇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日日思卿令人老,孤窗无那正黄昏。
这些时日,苏曼殊写诗,没日没夜地写诗。他要将内心颤抖的情愫传递给文字,在诗中酿造宽阔的碧海云天。他写下十首本事诗,字字句句道出他对百助的思念与袈裟披身的无奈。他感叹着:“我本负人今已矣,任他人作乐中筝。”他负的女子太多,可他对调筝人似乎有着不可言说的情结。这个日本女郎用最简短的时光潜入他的心间,虽然还是失去,却让萍水相逢有了刻骨的深铭。
??17.批命
与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