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 / 19)
译雨果)的小说《惨世界》(现译名《悲惨世界》),撰写《女杰郭耳缦》、《鸣呼广东人》二文,及《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在《国民日日报》上发表。
十一月,《国民日日报》被查封,《惨世界》刊登至第十一回之半,亦中辍。曼殊与陈独秀、何靡施、章行严另租屋同住。一日,曼殊忽思南行,趁陈章外出,邀何靡施观剧,至剧场前,却称忘记带钱,独返寓所,于章行严行箧中取三十元,留下字条而遁。
曼殊离开上海,经过湖南,“入衡山,登祝融峰,俯视汀流明天”(据曼殊《画跋》所记);然后往香港。
抵香港后,持冯自由在日本所写的介绍信,往访陈少白。这时陈少白任《中国日报》社长,遂下榻于该社。住未久,曼殊因感身世有难言之恫,衷怀抑郁,决意出家为僧。陈少白知其性僻,无可挽留,赠送数十金为行资。曼殊遂往惠州投一破寺受戒,取法名为“曼殊”。
一九〇四年(光绪三十年,甲辰)二十一岁
二月,因破寺只住持一老僧,并臼躬操,且无隔宿之粮,唯恃化缘为活,曼殊不堪如此困苦生活,乃离惠州,再返香港。据陆丹林《记苏曼殊出家及欲枪杀康有为事》一文所记:“一日,(曼殊)乘其师他地,遂窃其已故师兄之度牒,及其师仅存之二角以逃。步行至省城,乘轮抵香港,银洋二角仅足以充船费,路上不食已二日矣。”师兄法名博经,其俗家原为南雄州始兴县赵姓子。此后,曼殊有时也以“博经”为自己的法名。
在香港期间,偶然被乡人简世錩碰见,并探长其住址。简返沥溪,即将情况告知其父苏杰生。这时苏杰生已病重,托简再至香港促曼殊归乡。曼殊托辞不归。三月十五日(阴历正月二十九日),苏杰生病故,曼殊也未奔丧。实因苏杰生绝缘河合仙,曼殊深为抱恨。
三月下旬,至上海,访“青年会”旧友叶澜于“国学会”。此时曼殊决心南游,得庄湘博士助旅费,春未启程,游历逻罗、锡籣。至逻罗时,从乔悉磨长老习梵文,研究佛典;并至佛诞生处,瞻阿输迦王表彰佛诞生处碑。
七月,返国,到长沙,访留日旧友秦毓鎏。这时,秦任湖南实业学堂教务监督,并兼明德、经正两学堂历史教习。因此,曼殊亦受聘为实业学堂教习。
九月,“华兴会”谋在长沙起义失败。曼殊虽未参与,但与会中主要人物黄克强、杨性恂、杨笃生、秦毓鎏、张溥泉等交往密切,因黄克强等都是实业学堂的同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