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太道圣庙(上)(3 / 4)
我用最高的行情价格收了,一共是两百一十八两,可使得?”
于掌柜的最后一问是冲着吕开泰说的,吕开泰立刻欣喜,这些东西他已经盘算过了,按照以往的价格卖给杂货铺绝不超过一百五十两,可见杂货铺的那些掌柜有多黑……
“要得要得,就这个价吧!”吕开泰满意了,钱来也咧嘴一笑。吕杨在旁边看着,虽然不说话,其实也知道自家是借了钱家的势,否则价钱肯定被打压很多,看看自家老头的惊喜表情就知道了。
两百多两,这已经是很大一笔资财了。
在吕丘县,一亩上好的水田要十余两,相当贵,旱地、荒地才便宜,也就是说,这些打猎数年积攒下来的货已经能够买上好十几亩上好的水田。
若是买荒山,只怕能买好几座大山头,不过这年头,也没有村民买山头,只有那些大富大贵的人为了修建庄园,才会买山头。但是他们只会买山清水秀的山头,决计不卖荒山。
大匡皇朝,银比较少,天下繁荣了数百年,银子和金子的价值一直在疯涨,能够兑换的赤铜通宝越来越多。
到了现在,一两纹银已经能够兑换十枚银元通宝,折合一百赤铜通宝,相当于一千文钱,也就是常说的一贯钱。
到大街上买个馒头包子,也不过需要几文钱而已。
这里说的赤铜通宝,是含足量精铜的制钱,精铜的含量比十文钱的精铜含量要高一些,用特殊锻造法锻造,弥补了全大匡皇朝金银不足的问题,也抬升了黄金和白银的价值。
吕杨家卖了家中的存货,顿时成了小资阶层,不过吕杨要去白龙潭书院修行,除了花费一大笔钱之外,还要给吕杨准备生活费和学杂费,特别是学杂费,光是购买笔墨纸砚、剑弓扇等器物,就会花上一大笔。
所以这一百多两纹银估计到最后也剩不了多少。
吕杨和吕蒹葭是吕家的希望所在,所以无论多少钱,吕开泰都不会吝啬的,拿了银钱,一部分兑换成银元通宝和赤铜通宝,一行人高高兴兴从商行出来,向钱来打听了一下,于是杀向比较有名的裁缝铺,吕杨和吕蒹葭全都置办了两套行头,其中一套是手工刺绣雕花的上好儒衣,还有一套就是普通白衣布料。
吕杨置办的是儒衣,吕蒹葭置办的是书童装,因为两人都还在长身体,所以衣服都不敢置办多。
弄好这些,就可以到太道圣庙去上香了。
“你们要去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