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四川陆军军官学校(2 / 4)
备简陋的川军,孤守藤县经日,与日本机械化师团激战数日,就是在县城被占,死战不退,实现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抗日将领,从而为随后的台儿庄大捷创造有利的基础,战后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而李家钰,经历并不比王铭章逊色。字其相,四川蒲江大兴场白蜡沟人,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抗战后,出自民族义愤,通电请缨杀敌。并作诗一首:“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率部参加著名的长治会战、中原会战,因功被升为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在1944年,日本为挽救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悍然发动豫桂湘会战,第一战区蒋鼎文、中央军嫡系汤恩伯不战而逃,李家钰将军自告奋勇,率部断后,最后在撤退过程中,不幸被日军所伏击而壮烈牺牲。李家钰是在抗战战场上,成为与张自忠将军一样战死沙场的两名中国陆军集团军司令之一。
虽然,李家钰可能历史上战功不如张自忠那样彰显,或者经历没有张自忠那样传奇,后世很多人记住的战死沙场集团军司令就是张自忠一人,而李家钰最后成为被遗忘的一人。
算了吧,谁让自己命苦呢?竟然穿越到这个军阀据割的年代,竟然还要再一次面对小日本凌辱。
但还有一个好处,这一世应该不会如前世那样对小日本无能为力,至少身边这两位同窗是抗日将军,死后也都被国民政府追认为上将的人物。
如此看来,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只要不被挂了,在未来抗日战场上,也可如这两位仁兄般,率部对抗日寇,将铃木那种可恶的日本斩杀。
想到这里,杨兴不由得有点YY了,既然命运如此不公,那么就从头开始吧。依靠残留的记忆,东方回忆起杨兴的身世。
杨兴,生于1893年,四川蓬州人士,自幼聪惠,族人异之,劝其父母,而跟到族里那位老秀才学习四书五经。
但谁料大清朝说变就变,在十一岁的时候,改科举为新学,如此四年四书五经算是白学。
看到年幼的儿子呆在家里,捧着几本四书五经发呆,贫穷的父母不狠心小杨兴学业中断,当即决定损吃简用,将小杨兴送于蓬州中学,学习新学。
孰料天有不择风云,在新学堂学习没有3年,父母相继病故,如此一下失去了生活来源,没有办法,小杨兴也只有准备放弃学业,回家务农。
要知道,在民国时期,十五六岁的男子,成家立业的颇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