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深入敌后(3 / 4)
苏俄官员,将集体农庄所有的土地,粮食,农具分给当地少数民族,又可驱逐苏俄驻扎在该地的政工人员,骚扰苏俄后方,牵制俄罗斯主力南下决战。
被留下来建立抵抗据点人员,多为哈萨克斯坦族、吉尔吉斯坦族人以及驻扎在中亚地区的当地少数民族,在30年代,苏俄遭遇到大饥荒,不仅仅大批乌克兰人被活活饿死,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各国,在西伯利亚等主要产粮区,都发生大规模的饥荒,大批当地人被饿死。
在前世,一些伪专家研究认为,在三十年代大饥荒时期,有上百万哈萨克人被饿死,不过有学者反驳,认为有数十万哈萨克人迁移到中国喀什等地区,真正饿死人数不可能达到上百万之众。
不过,这点毫无疑问,那就是在中亚地区,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大量农民被饿死,这也是在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如入无人之境,连连攻克远东地区,中西伯利亚高原,中亚地区的原因,这也是当地民众真心拥护中国军队,对抗苏俄军队与政工人员原因。
一些农民、牧民向城市转移,斯大林为了避免农村出现大面积饿死人的消息在国内外传播开来,恢复沙皇时代内部护照制度,宣布那些滞留在城市里面的农民为非法居民,将受到审判或者流放等刑罚处理。
在其暴力统治下,在乌克兰、中亚、西伯利亚等地数以万计的农民暴动(百度斯大林词条),此时受到中国军队连连光复东北亚、中西伯利亚、中亚等地影响,听到中国人到了后立刻解散罪恶的集体农村,将农村里面的粮食,牛羊等农具无偿的分给当地人民,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在高加索地区,农民暴动此起彼伏,目前流窜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就有2股较大的武装力量,不但四处出击,解放苏俄控制的集体农场,而且严重的影响了苏俄军队的调动,以及当地治安。
虽然,由于宣传需要,中国报纸、电台除了宣传斯大林的罪恶外,将这些地区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归结于传统友谊。
所以,在中国军队进入中亚地区后,当地民众对俄罗斯人极端痛恨,其手段之残忍曾让中国军人颇为不忍,报告一个个打到中国大本营,害得杨兴专门组织三次专题会议,最后做出决定,对中亚人民与苏俄的矛盾,中国军人不应介入,对中亚各国军队,应该尽速组建,应该放心的让其承担危险任务。经过去年冬季的整训,中亚各国国防军组织形成战斗力,为了更好的发挥中亚民众的抵抗作用,为了让苏俄控制下的西西伯利亚平原陷入一片战火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