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牛仔裤的故事(2 / 4)
“家里有牛仔裤吧”杨星问何桂枝,何桂枝点头。“有没有想过它是谁发明的?”大家都很茫然。“1853年,是一个叫李维·施特劳斯的美国人发明了日后被称为‘牛仔裤’的帆布工装裤,当时它被人们叫作‘李维斯工装裤’。现在‘李维斯’牌牛仔裤是世界名牌,咱们这百货大楼里正牌子货要6、7百元一条。”
杨星喝了口水继续说道:“1850年美国西部发现了大片金矿,淘金的美梦每个人都在做。于是,无数个想一夜致富的人们如潮水一般涌向西部不毛之地。李维·施特劳斯也是其中之一,但他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到处都是淘金的人群,他跟着人家后面连金渣滓都捡不到。但他有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发现淘金工人的工作很艰苦,衣裤经常要与石头、砂土磨擦,棉布做的裤子不耐穿,几天就磨破了。他正好进了一批用来搭帐篷的结实帆布,于是缝了一批工装裤出售,结果很快被抢购一空。李维·施特劳斯以此为起点,专门卖这种工装裤,后来还起名为‘李维斯’牌牛仔裤,现在‘李维斯’是一家资产几十亿美元的跨国大公司。很多人后来总结,那次淘金潮,真正淘金致富的没有人,反而是卖牛仔裤的发了大财”。
杨星停了停让大家消化一下这个故事,“我在证券公司门口观察过,那里人那么多炒股的就像那些淘金的人一样都想一夜致富,但真正发财的没几个。但是有两样事情就像牛仔裤一样,大家都需要。”杨星压低了声音,前面讲了这么多,该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一是吃饭,咱中国股市开盘和收盘时间是上午9点半到11点半;下午是1点到3点,很多人都是从远地方赶过来,只能在营业大厅外面随便找地方解决中午饭。我看老妈你干脆把食堂承包下来,再雇佣几个人,弄几辆三轮车,拉到证券公司门口卖几块钱的盒饭,保证赚钱。二是资料,我看那些股民大部分都是两眼一抹黑,啥信息不知道就进场瞎买,不赔才怪。现在股市的信息只能靠报纸和相关资料来获取,像《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在大厅里根本订不到,运气好的或许可以在证券公司旁的报摊上抢一份。运气差的就只有听天由命的份儿,我们就是看准这点,找路子从深圳、香港买到资料和书,复印后卖给这些人,保证有赚头。”
饭桌上沉寂了一会儿,杨荣光第一次用一种全新的目光打量着杨星问道,“这是你这段时间琢磨出来的?”杨星知道机会难得,能不能今后和父母平等的探讨问题就看现在了,他真诚的望着父母,“爸!妈!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