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日本企业海外资产(2 / 4)
霍多尔科夫斯基下了大狱,让俄罗斯头号石油巨头尤先科公司土崩瓦解,国内富豪对此胆颤心惊。有这样的心态,俄罗斯富豪纷纷在海外置业存钱,首选之地就是英国伦敦、塞浦路斯等金融避风港。哪想到这次金融海啸浪头太大,把伦敦、冰岛、塞浦路斯等原本认为固若金汤的防线全面打垮,俄罗斯富豪在银行存款自然全打了水漂。
而日本的情况则要复杂得多,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腾飞阶段,80年代日本已经跻身于西方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位置,势头直追美国,这引起了西方其他国家的强烈反感,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日本威胁论”,和目前逐渐抬头的“中国威胁论”颇为类似。于是西方七国1985年发动“广场协议”,逼迫日元比价一路走高,三年不到日元就升值了2.4倍!
日元升值导致社会财富暴涨,日本人对于这些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财富如何花茫然失措,只好投资到房地产、土地和股市,导致日本房地产价格飞涨,形成巨大泡沫,日本房价最高时,仅东京一地的房地产价格就与全美国土地价格相当,这显然是不可能和不持久的。即使90年代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至今仍名列全球前茅。
而随着冷战消失,西方世界一夜之间扩大了一倍版图。亚洲方面,中印等新兴国家经济开始高速增长,这都亟需大量外来资金。由于日元升值给日本经济增长核心的出口产业给予了沉重打击,而日本地价高涨,国内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加速了制造业投资外迁的步伐,日本经济开始呈现“空洞化”局面。日本政府也审时度势,出台了“将出口导向转为投资立国”的国策,利用手中财富广泛向海外投资,意图打造一个“海外日本”,于是以日本几大财团控制的商社为核心,众多日本商人带着大笔日元走向了海外。
虽然日本财团的封建体制广受诟病,但抱团取暖的合作模式仍是日本企业成功的法宝。遵循日本独有的经济渗透方式,日本大财团控制的商社与其它核心企业多会采取直接参股,或者设立合资公司进入投资目标国的生产链,关联从寡头到中小型企业群不一而足,但比例一般不会超过20%,这既能在海外合作企业中取得发言权,又不至引起所在国政府警惕。
日本在海外投资目标多为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为日本企业财富在国内“饱受困苦”之际找到了一个良好的“疏通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日本的产业和资金蜂拥而至流向海外。这些投资让日本赚得盆满钵盈,2.4倍的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