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金属氢(2 / 4)
部分只能算是“脏弹”,利用一些辐射废料制造核污染而已。手提箱核弹面临的最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尽量把核武器小型化,这在冷战中也是美苏核科学家争夺的焦点所在,可最后都没有成功。
核弹根据爆炸机制不同称为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是采用高能炸药将核裂变材料钚或铀在极短时间内压缩到临界体积,在巨大的压力下,铀或钚的原子链断开,形成裂变反应,就是统称的原子弹,这也是每个核国家入门必过的关口。
而氢弹则是让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质量较轻的原子发生核聚变反应(热核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但前提是要提供足够的能量和高温点燃氘或氚,因此一般需要一颗小型核弹作为起爆器。由此可见,原子弹要缩小体积,就必须使用足够重量的高能炸药,目前最好的核武器高能炸药也要几十公斤,根本无法做到一个人携带,至于氢弹更是需要靠核弹来引爆,体积和重量只会更大,想缩减到一个手提箱就能装下,谈何容易?
至于冷战后,原苏联一些核武器学者大肆宣扬的红汞核弹就更不靠谱了,理论上讲,它有一定的可能,实际上是采用一种经过辐射的锑氧化汞(俗称红汞)作为中子源的氢弹,相对于一般氢弹使用原子弹作为中子源体积大大减少,且热核聚变没有临界质量的限制,这就使整个氢弹的体积变得很小,重量变轻。可是自从1992年被俄罗斯人提出后,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看到一款实用的“红汞”,这种反应也是疑点重重,因此西方核专业学者都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杨星弄到的苏联密档里是有手提箱核弹的完整设计图和参数,但于核心核材料的表达也是含糊以对,经过他手下专家分析后得出结论,原苏联的确对此作过大量实验,但关键问题一直没能突破,所谓小型核武器更多指的是冷战中部署在欧洲北约华约对峙前线的战术核武器,比如核炮弹和核地雷之类,手提箱核弹根本不存在!
“那为什么你还敢拿这个哑弹去吓唬前田敏作?”邢行楷是老情报人员,他可不认为日本人会不经验证就相信杨星的说辞,那可是把两大财团骨干人员给逼得破腹自杀呀,杨星没点真材实料如何讹诈对方。杨星呵呵笑着回答,“那是因为我用我们才研发出来的一种新材料作为替代‘红汞’,那就是金属氢,前田他们看到金属氢爆炸后的视频,由不得他们不信。”
杨星谈到的金属氢,邢行楷并不陌生,但听到杨星居然研发出实物,仍不由大吃一惊,赶紧让杨星解释清楚。氢是元素周期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