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擒贼擒王(2 / 4)
。
张易之这位年轻俊杰,承载了大周太多的希冀,大家都希望,朝廷这多年以来,始终没有彻底平定的北疆之乱,能够在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年轻将军的手下,彻底平定。为了这种希冀,前来送别的普通百姓也是十分的多,将整个长夏门一带,围得寸步难行,直到张易之的大队人马,已经出城了半个时辰,这一代的秩序才渐渐得以恢复。
魏王武三思作为首相,也代表群臣群臣前来相送,和张易之依依话别,表现得就像个仰慕对方的基友一般。不少心地单纯,对于朝中的斗争并不敏感的百姓见了,都是大为欣慰:这就是大周版的将相和啊,朝廷如此支持张易之的北伐事业,相信这位年轻将军定能旗开得胜,好好教训突厥人。
回到魏王府之后,武三思却是立即变脸,凝重痛惜之色欻忽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欢愉。
如果把东宫比作一个美貌的小娘子的话,张易之就是它的衣服。没有了衣服,小娘子再怎么遮掩,都是处处漏洞,根本守护不住春光。
武三思壮怀激烈,向天狂笑,踌躇满志。而随着他一起前来魏王府的那群亲信官员,也是个个振奋。虽说张易之被调走,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亲眼看见张易之落寞而去,还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
“诸位,现在张易之已走,我等心目中的头号心腹大患已经消失,不知大家是否有什么良策,来对付太子他们呢?”武三思道。
前些日子,武三思还假惺惺的要和表哥武显讲什么兄弟情义,不肯反对他。现在,他却肆无忌惮,以最为赤裸裸的语言,表现出自己对东宫位置迫不及待的渴求。他也知道,自己对那个位置越是渴求,下面的亲信们就会越加死心塌地地追随。没有哪个臣子喜欢跟随一个淡泊名利的主公,因为这样的主公随时可能放弃,而名义心很重的主公则不至于让人生出这样的担忧。
“臣以为,我们固然不需要将李党众人尽数拿下,也需要把那几个绝不可能投靠的顽固之人一一剪除了,比如徐有功。此人声望极高,在李党之中影响力比张易之还大,除掉他,对于李党的文臣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然后,我们再逐一除掉宋璟、姚崇,魏元忠等人,李党以及同情李党的势力必将很快土崩瓦解!”崔日用婉婉言道。他显然是早有准备,语气自信,声调清朗,给人一种早已经过深思熟虑的感觉。
在魏王府中,众人似乎都会刻意忘记武三思首相的身份,而只提他的亲王身份。所以,大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