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真小人(3 / 4)
外,汴水有的地方也宽达五六十米,造桥难度提高,因此就着地形,于史上虹桥西边一个狭窄处修建大虹桥,这里虽水流湍急,但没有南汴水冲激,应当比史上虹桥那个位置利于航运。正好将沙洲尖嘴部分割裂出来,四万来平方米,七十亩大小,宋九用它来做正店。然而还有,整个沙洲面积达到三千九百亩,一个书院能占多少面积?
“好大的口气!”
“二大王,是指书院,还是指钱帛?”
“都指!”
“昨天臣与两个博士说过一句话,知识能远离政治,但不能远离国家。太乙书院太清高了,京城应当是政治、军事、文化、娱乐、经济、商业中心,更应当是教育中心。恕臣斗胆说一句,国家仅设一个国子监,又仅召几十名权贵子弟,格局太小了,想要推广文治与文化教育,还应设一个太学,让更多的学子进去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官。这是国家的书院,重点就是培养官员人才。臣这个书院或者学舍,培养的仅是小道人才,有可能是大匠,有可能是小吏,有可能是账房。这两座书院都未出来,朝廷也未必听从臣的建议。但若出来,它们与太乙书院性质皆是不同,并且它们都不是隐世性质,而是为了国家服务而存在的。”
“太学?”
“未必是太学,这是臣的想法,因为它是大道,臣叫它太学,这是政治书院,臣那个书院是杂学书院,教育是国家大事,二大王问,臣会解释。至于臣的那些钱帛,臣以为陛下、二大王与赵相公他们几个重臣,想的应当是大道,开万世太平的大道,臣想的是如何借助陛下的英明,群臣的得力这一大好时机,将一处荒凉的地区改造成明珠。臣若想开万世太平大道,那叫好高骛远,二大王如果想臣如何变出财帛的,那叫轻重不分。”
“你这小子不想说,还一套一套的。”赵匡义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又道:“不过开万世太平好难啊,秦始皇说一世二世,结果三世国家就灭了。这样吧,本官听闻你做了一个新奇的果子,大约是为了以后这个正店服务的吧?”
“正是。”
“迁坟非同小可,非是本官能做主的,你做一些果子,本官再将这幅画与果子一起带到皇宫,请皇兄做主。”
“不行,带画可以,带果子不行。”
“小子,你说什么!”
“二大王,臣研究果子,是为了正店服务,正店生意好起来,就能交纳那个钱帛……也能造福河中与臣熟悉的乡里乡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