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后院(3 / 5)
有两条变法是好的,第一是拍卖坑坊河渡,将一些效益不好或亏损的坊坑全部拍卖给私人经营,三年五年交给朝廷多少钱,不管拍卖能得多少钱,最少能让国家松压。第二就是二八分制,没有规订的承包制度,对盈利的坊坑不限产量,八成利规私人,二成私上交。这个漏洞会很大,但给百姓缓解了压力。
那是适合当时宋朝国情,不适用于宋九的新技术。宋九很老实,道:“臣一路上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好办法,只知道眼下这种政策苛民,肯定不行。至于什么方法,还是各位相公们想吧,它不是微臣的职责范围。”
赵匡胤与诸人皆是一笑。
莫要说王安石比在座的聪明,不是,王安石实施坊场河渡钱与二八分制,是整个宋朝统一,各项矿产产量跟上,虽不足,不象现在一点可怜的产量。这那两项政策适合于神宗年代,也不适合于眼下。说到底,这个政策就是吃大户!有弊的一面,但将压力添加到大户头上,使弊端减轻下降。
赵普咳嗽一声:“产量。”
制度小子你就别管了,君臣闻听你回来,一起坐在这里等你,还是说正事!
“产量臣有办法,但十分麻烦。”
“不怕麻烦,只要有办法就行。”赵匡义道。
不妙啊,宋九心中担心地想,渐渐他看出一些,赵匡义对他是支持的,赵普对他是反对的,当然现在没有事。可这才是最可怕的,千万不能将我夹在中间做夹心饼干,这两个大牛碾压起来,俺们小胳膊小腿可是架不住。他扫了大家一眼,道:“第一是加快采矿速度,这种榔头大锤粗糙式的凿石肯定不行。第二就是石炭,这种冶铁方式也不行,浪费太严重。第三就是冶铁的铁炉。第四就是冶钢技术的改进。还有这种该死的制度。”
“咳,咳!”赵匡义呛着了,这个该死的制度就是他想出来的,难道自己该死。
“具体地说一说。”
“陛下,先说开采技术的改进,这一条就会十分麻烦,而且技术必须保密,臣请求陛下派十员可靠的官吏随臣学习,利于技术保密,再向全国推广。”
“宋九,陛下是好皇帝,但你不能欺君以方,你有何德何能,让官吏做你的学子!”赵普不悦地说。
宋九看了赵普一眼,赵普不悦,他更不悦,欺君以方,都是什么啊!你赵普也不过只能读半本论语,还不如我呢,装什么斯文。然而赵普说的话让他不能反驳,自己是什么人哪,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