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热爱和平(3 / 7)
这笔交易萧燕燕认可。
但真正的请和,萧燕燕却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宋朝将关南十县交出来,石敬塘将这些地方割让给我们辽国,俺辽国也不贪婪,只要将这些地盘一起还给我们辽国,余下的宋朝土地送给我们辽国也不要,答应就两国和好如初,不答应,继续开打。
所谓关南十县,就是瀛州与拒马河南三关之地,一旦交给辽国,辽国兵马直接就快布到黄河边了。
王化基摇头,无奈回去。
前面人刚到大名府,后面赵匡义得到他的快奏,又给了他一份诏书,只好重新骑马返回幽州。
赵匡义又加码了。
为了表示诚意,宋朝将这些年来所掳获的辽国将士全部集合起来,与辽国交换战俘。一比一交换。
这个人数比较多,然而许多战俘在矿下面干活,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多被折磨而死,因此宋朝现在只有一万四千多名俘虏。掳到辽国那边的宋朝士兵更多,特别是高梁河与岐沟关两役,然而辽国所剩下的也不多,一部分有本领的官吏将领萧燕燕听从韩德让建议,先后拉拢所用,若不听,便杀害了。余下的普通兵士大多数赏赐给各部做了奴隶。
也不要指望他们能过上好日子,不亚于宋朝的矿奴。
现在辽国一难以收回,二有许多人也被各部首领贵族活活折磨而死。
但想收回一万来名俘虏还是可以的。
这笔交易似乎对辽国依然有利,因为辽国多是骑兵,他们价值比胜过了宋朝士兵。辽国人口基数少,掳来的百姓未必放心,这些原汁原味的兵士才是辽国忠诚的士兵。
不过宋朝重内治,能换回来一万多名战俘,意味着最少有一万来户人家得以团圆。其中得失就看大家站在那个角度来分析。
总之,宋朝和意十足,诚意十足。
然而萧燕燕还是那句话,交易战俘可以,想和,还我们辽国关南十县。
王化基叹口气说道:“太后,两国亿兆百姓是否能安居乐业,全在太后一念之间,臣听闻太后信仰佛释,佛祖慈悲为怀,难道太后不知吗?”
“既知慈悲为怀,为何占我关南十县。”
这个理儿就没法说清楚了。
王化基只好沮丧地与萧燕燕拾成交换战俘事宜,匆匆回国。
它是大事儿,想瞒也瞒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