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相(2 / 6)
宋九很钦佩,特别是宋九的平易近人,不讲架子,可这个愤青命运很悲催……
不过今天潘怜儿的神情有些古怪。
宋九看着妻子。
潘怜儿低声说道:“官人,京城里传闻官人杀戳太多,以至家中多是女儿。”
玉苹年龄大了,大小苏却是风华正貌之时,在河东先后给宋九又生了两个女儿,宋大双,宋小双。用人丁单薄,不能攻击宋家的。并且宋家保持着“晚婚晚育”的好传统,几个孩子都平安地长大,在这时代几乎就是奇迹。而且宋宝在西北又给宋九带来一个孙子与一个孙女。
但还是让人找到了借口,就象韩愈所写的《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周文王是好人,所以子孙繁荣昌盛,据传有一百个儿子……
宋九家子女多,可多的是女儿,而且是超级“陪钱货”,于是给了一些人攻讦的理由。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除非我急流勇流,那么马上舆论就会交口称赞了,但可能吗?”
玉苹在边上笑。
就是宋九想退,皇帝会同意吗?况且宋九又不是六十七十高龄,凭什么退啊?
“我担心玉儿。”
让宋玉下南洋去磨砺,潘怜儿又赞成又害怕。看到宋宝成长起来,潘怜儿颇是心动,并且宋宝在下面做得很好,赵匡义下诏调到秦州时,百姓写万名书请转运使留请,又呆了一年多后,赵匡义又下诏调到邠州,但这一回是知州了。百姓再次留请,但这一回宋九没有同意了,写信给儿子,马上走!
父子二人威震西北,是美名,但弄不好也是祸事。
宋宝这才悄悄离开灵州,去了邠州。
可能宋宝永远达不到宋九的高度,但他某些作风颇有宋九风采,小心谨慎,勤奋努力,这一辈子在仕途上也不会太差了,最少比几个舅兄要强。
如果没有在海外磨砺呢?
然而海上风险太大,就是到了南方也未必适应那种天气,所以潘怜儿一直焦心挂肚。
特别是这个谣传出现后,若是宋玉在回来的路上出事,那更坐实了这种谣传。况且与高家也约定好了,等到宋玉回来,鱼娘出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