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胶着(2 / 5)
有利,这些年宋朝棉花进一步普及,甚至为北方百姓带来了很多财富。
毕竟北方粮食产量太低,拼种植业,永远不及南方。但棉花产量却不比南方差多少,因此极大了弥补了北方农业收入的不足。
甚至各种棉制品远销高丽,以及周边各个寒冷的国家,包括倭国。
但只能说士兵穿上了棉衣,可以在更寒冷的天气甚至更北方驻戍与活动。不过到了交战时,增加了棉衣,无疑会使士兵行动有些笨拙。或者有一门好处,某些时候能当一件简易的盔甲,只要射来的箭支力量不强,棉衣加上盔甲的保护,就不会产生伤亡。
然而这种天气,显然对辽军更有利。
开阔的地形,更利于辽军铁骑冲突。
士兵们管不了这么多,几乎是生死存亡一战,双方的皇帝都站在背后观站,并且各自在擂鼓助威。
因此士气都旺盛到了极点。
辽国步兵先冲了上来,宋军不约而同地反击。长矛隔着辎重车阵捅,短矛掷射。
但也能看出一些兵士因为心情紧张,陆续出现许多失误,敌人还未到他们射程范围之内,尽管事前经过了训练,仍提前将短矛掷射出去。反过来辽军那边也缴获了一些短矛,又没有顾忌,既能掷矛,又能放箭,同样给宋军带来沉重的伤亡。
张齐贤说道:“慈不掌兵……”
“意义重大,我们的兵士手中的武器不能对准我们的百姓!”李继隆面无表情地说道。
张齐贤忽然想到了巴蜀那些事儿,又想到了宋九的几条整军军令,闭上了嘴巴。
赵恒额头上有些细微的汗珠,身体也在颤抖着。
宋九低声说道:“陛下,自太祖时就实行齐民政策,但贫困百姓与权贵是否真正相齐了呢?臣不是指财富,而是指各方面的待遇,比如律法,比如税务。”
赵恒莫明其妙。
“陛下,为什么高梁河与岐沟关两个惨败后,辽军虽入侵,但不敢扬长直入,深入到京畿门户。但在陛下手中,萧太后却敢做出这件事。”
“你不是说过了吗?”
“那是动机之一,还有一个原因,两位先帝生性强悍,辽国反而不敢了。陛下爱民如子,对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可是性格有些偏软了,因为不想百姓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所以想与辽国和好。然而有时候道理不是讲出来的,而是拳头打出来的。比如臣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