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三忧(4 / 5)
是冷得在枯草下面一个劲地发抖。但消息传到宋朝官员哪里,没有一个人慈怜,现在可怜,当初你们向平民百姓举起屠刀时,扒开那些女子衣服时,是什么心态?
耶律隆绪与萧挞凛以及诸将在商议。
依有的将领之意,让主力留下,一支精骑化装一下,保护耶律隆绪先行撤离宋朝。
萧挞凛立即否决:“不妥,这里离我朝边境太远,风险性太大。不如到达边境时再议。”
这也是一个道理,但萧挞凛心中想法却是这时皇帝不能逃,不是他想出卖皇帝,只要皇帝一逃,萧燕燕以死换来的士气马上消散,三军就覆没了。皇帝逃回去有何作用?
到了边境处想办法将皇帝掩护回去,大军虽有损失,但会有部分马兵逃回辽国。不然很有可能辽国就会……灭国!
“但是我需要一个懂军事的人留下来断后,是真正的断后,而非是象那个汉人。”
那个汉人是指韩德让。
他死了,萧燕燕死了,但败成这样,韩家是不想好过了。
耶律隆绪点点头:“若此,不管是那一个将士,朕回去后必善待其家人。”
萧观音奴说道:“让臣来办吧。”
他是此次南下的第二号主将,兼先锋,祁州就是他攻下来的。
并且又说道:“陛下,若是断后,臣将要于此建栅,弃马改守,否则兵力将远不足于对方,倾刻间就会灭亡。再者,军中乏食,想要掳掠汉人粮草,必耽搁时间,这几天我军还在险地里,因此将马宰杀,以作军粮,速速北归。”
“陛下,事已至此,什么也不要说了。但陛下切记,经此一役,我朝远不如昔日,不过好在辽东渐渐安定,朝廷又得一粮仓。然而宋军大胜,势不可挡,因此陛下想方设法返回我国,一是将燕云还给中原,否则内忧外患之下,必被覆国。然后将兵力收缩,守在燕山之北,能保住我国就保住我国,保不住我国就想法保族。这样即便宋朝不答应,我国让到这份上,三军就会产生哀厉之气,有一战之力。即便宋朝强大如唐朝,我族也能保住。族在,就会重新崛起,否则就象以前那些部族,又消失在历史长河。那怕不惜向宋朝称臣……”
有人激怒。
耶律隆绪却再次点头,这才是良策。称臣又何妨,为何不能学句践!
萧观音奴又担忧地说道:“臣依然十分担心,一忧如何回去,二忧各族乘机会挟攻我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