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背后的争斗(3 / 4)
趣,几个小崽子都不安分啊!”文彦博听的好笑,不由感叹一句。
文及甫道:“年轻人沉不住气,言语争斗,酒后失礼,让父亲大人见笑了。”
“你真以为只是言语争斗,酒后失礼?”文彦博意味深长地问道。
文及甫心中一动,躬身道:“兴许背后还有……”
“说说你的看法……”文彦博似乎有意考校儿子。
文及甫沉吟道:“似乎和两位王学士之间的争斗有关……内里情况还请父亲大人示下。”
“没错!”文彦博还算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如今王圭与王安石皆为翰林伴君前,将来都可能要入两府为相,可谁先谁后?谁上谁下?权柄大小都有差别……”
“坊间传言,官家有意重用王安石,莫非果真如此?”文及甫试探着问道。
文彦博点头道:“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官家近日已经开始询问臣子意见了,不过韩(琦)相公似乎不赞成。”
“有传言说,昔年在扬州,韩相公与王学士有过误会,会不会因此?”文及甫暗自揣测着。
文彦博笑道:“不会,若是韩琦的格局这么小,怎能为宰辅十余载?何况吴奎与唐介两位参知政事(副宰相)也都不赞同。”
“那父亲您呢?”文及甫冒昧地询问。
文彦博表情微微一滞,旋即又似乎很满意,当着儿子的面也不需要遮遮掩掩,说道:“为父也不是很赞同,王安石太过执拗,让他为相怕是会出乱子……”
“可王学士直言弊政,锐意改革,这该是好事啊!”文及甫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国朝弊政众所周知,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哪里那么容易?昔年为父也随范文正公一道参与过庆历新政,可是结果呢?”文彦博轻轻摇头道:“很多事情盘根错节,皆非一次改革能奏效的。若是操之过急,只怕会反受其害,尤其是王安石这等执拗之人主持,情况可能会更加恶劣……”
文彦博停顿片刻,续道:“不过……拗学士今日似乎转了性子,试探起众人来?”
“试探?”
“说来也好笑,这几日朝中争论的主题竟是‘坐与站’。王安石乃是翰林侍讲学士,突然上书请求改变常例,坐着为官家与重臣讲经史。”看着儿子迷惘的神色,文彦博续道:“不要以为这只是个礼仪问题,实际上他是想要试探众人对革新的态度,只可惜吃力不讨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