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〇〇章 登基大典(4 / 4)
,赵昭只会奖赏,不至于看得如此之重。
关键在于施剑飞在军事上许多见解,可以针对敌人特点和形势,做出理智的判断,寻找最恰当的战术。
比如在对待辽国和西夏的问题上,施剑飞就明确指出,对两国作战的方略和战术是略有不同的。西军擅长山地战,而不善于平原作战。如果将西军调过来,对付入侵的契丹人,效果不会特别好。
赵昭大为欣赏,在原本的历史上,西军之所以完蛋。就是金兵南侵之时,宋徽宗急忙召种师道调动西军来阻击。结果不仅没有挡住金兵南下,还让西军将士彻底折损,实在遗憾。
一个年轻的将校,竟然有这样的见地,实属难得。故而留在身边,着意培养。身边大部分的将领都因为征河西,或者镇守西北而抽不开身,施剑飞就脱颖而出,成为此番进攻汴京的中军亲随将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施剑飞表现的很不错,在确定完全掌控汴京,安然无恙之后才请秦王赵昭入城。
他们的目标直对皇宫,那是天下中枢所在,大事只能在那里确定。
西军一旦入城,小小的皇宫城墙想要阻挡他们脚步没有可能。
再次见到熟悉熟悉的城市,熟悉的皇宫,赵昭竟然有几分陌生,同时也有隐约有些激动。
数年梦想终于实现,那种兴奋的心情不言而喻。只是在大事确定之前,他必须要保持最起码的矜持。
进入皇宫,才发现各处的布置格外隆重,气氛很喜庆,看样子场面还不小。
登基大典!
很快赵昭得知了高滔滔如此布置的目的,她是想要扶持年幼的赵煦登基为帝。
只是日子没选好,被自己终结了!
不过兴许也是件好事,赵昭看着颓然坐在地上的高滔滔,冷冷道:“登基大典准备的如此妥当,当真省事不少,多谢了。择日不如撞日,既然如此,立即传召百官入宫,本王今日直接举行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