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〇九章 清州空虚(2 / 3)
将,一时间士气大振,稍微占上风。
宋辽本就是势均力敌的两个国家,拉锯战是很正常的,想要彻底分出个胜负,绝非容易事。
不过,一旦陷入持久的拉锯战,优势可能会偏向宋朝一方。庞大的国力绝对保障了后勤支持,战争到了一定的程度拼的就是国力。
而且宋朝在战争中较多是处在守势,能够更好地应付危局,能够更加隐忍。而契丹士兵擅长骑马作战,勇武却也冲动,这等情况下就容易忙中出乱。
赵昭等待着这样的结果,耶律浚却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
尤其是被耶律特里刺激之后,耶律浚就越发的着急。心中又涌起了对赵昭强烈的恨意,想要尽快将其处置,以泄心头之恨。
速战速决,这是耶律浚的愿望。最好是能找到一个契机,一个能在野战中与宋朝主力决战的机会。
步兵作战和城池守卫是宋朝人的强硬,但是在平原上野战,那就是契丹骑兵的优势了。如果可以趁此机会,找寻到宋朝主力,给予沉重一击,效果会非常不错,战事的结果也可能因此而扭转!
可是到哪里去找这个机会呢?难,实在是难!
不过黄天不负有心人,耶律浚密切关注宋军动向,开始逐渐发现一些端倪。
首先一个就是宋军内部不和,赵昭是刚刚登基的,他的拥护者主要是西军。赵昭对西军也是格外照顾,将领纷纷得到提拔,将士们的赏赐也比较多。
但是河北军,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尤其是宋朝河北路宣抚使吴充,听说原来支持过赵顼兄弟,因此遭到的冷落。现如今则是宋朝皇帝赵昭不和太和睦,若非因为忌惮吴充手中掌握的权势,有害怕临阵换将动摇军心,赵昭早就会把吴充拿掉。
听闻瓦桥关失守的那天,吴充正好前去冀州面见赵昭,结果关隘有失。赵昭不分青黄皂白,就将责怪算在了吴充身上,引发了极大的怨念。以至于最近一段时间,吴控所控制的河北路大军与赵昭以及西军之间貌合神离,甚至连赵昭的命令也不会很仔细执行。
嗅觉灵敏的耶律浚意识到这个是个天赐良机,可遇而不可。自己身后虽然会有契丹贵族反对出战,但是一到战场上,真正拼杀起来,他们都会服从自己这个皇帝的命令,从而做到上下一心,百战百胜。
赵昭是宋朝皇帝,看似统和了宋朝国内的力量,哼哼……在耶律浚看来这只是表象。赵昭在宋朝的内处境不会比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