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4)
晓晓这个计划,李清一是知道的。
此前晓晓接手过一位退休编辑的版面,这位大伯退休前半年,醉心于吹唢呐,还加入了小区的老年秧歌队,定期组织小公园歌舞大联欢,净唱些革命歌曲,还参加什么比赛。他移交给晓晓的那一期稿件,几乎就是十几张白纸。
但是他是一级教师,又是杂志社的元老级编辑,建社就跟着社长打天下,社长都要敬他三分,他说工作交接清楚了,说新来的小同志只管署个名,直接印刷都没问题,总编当然是信的。
就这样,晓晓对着十几张白纸样的稿件鏖战几天几夜,还背了个“因为你一个人,拖延了杂志出刊的进度”的骂名。
总编的嘴,向来是夸人如春风拂面,损人像千刀万剐。
他说:“虽然杂志只晚印了2天,但这是一起生产事故,杂志创刊以来没有过的。晓晓,你真的能载入史册了。”
这些话还是当着晓晓的面说的。背着晓晓,跟社长又是一套话,什么刚毕业的孩子心浮气噪,什么有才气架不住没责任心,什么要让新人洗心革面,尽早融入社长您一手打造的杂志社工作氛围……
晓晓这一釜底抽薪的离职,最终以其他编辑各自分了晓晓的几个版面、加班加点,才赶出成稿来,让杂志不致“开天窗”。
为此,杂志社开了几次会,社长和总编各有发言。
总编的意思有三:一,晓晓离职了,又做得这么绝,想必大家都听说了;二,面对现实,杂志要出,版面要补上,没办法,晓晓的活责无旁贷地落到在座各位的头上。
李清一心里有一句“日”,不知当讲不当讲。抬头一看,同屋的另外两位编辑姐姐对视一眼,各自心领神会了一个“日”字。
总编说的第三点——杂志社创刊几十年,从未遇到此类事件。世道变了,人心不古。希望大家稳定心态,干好各自的工作,杂志社为大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有公平晋升机机制,留下的才是真朋友。
事后,总编和社长又单独找全社职工谈话,谈话重点对象当然是一众编辑。
李清一被总编单独谈话时,被问了一番对晓晓的个人评价,李清一的回答当然没有令总编满意,他又盖棺定论评价一番,言语之直接、犀利,让李清一只能微笑,连点都都觉得亵渎了朋友。
社长不常抛头露面,平日里,李清一是接触不到他的。
但这一次也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