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3 / 4)
虽没见过面,可电话、邮件、QQ联系不少,也算熟悉。
方老师说:“李编辑呀,上一期杂志我收到了,谢谢谢谢!”
李清一说:“呦!还挺快的……您别客气……哪里呀,是您稿件写得好,我都没怎么改,总编那也是一次过……”
其他同事相继起身下班,李清一一面应付电话,一面无声挥手告别。
方老师又说:“不过李编辑,我怎么没找到署名?这个栏目,以往都在策划标题下面,好像没有我的名字哎……我的文章下面也没有……”
李清一没过心:“对。就是在策划标题下面,所有作者集中署名,单独的文章下面不再重复署名了。您稍等,我翻开杂志看一下。”边说边翻开手边的杂志,心说越心急越走不了,作者对自己的署名都比较在意,可八成这次真把人家给落下了。
李清一负责的版面里,有一个小策划栏目,每期一个话题,邀请几位嘉宾做文章,类似圆桌会谈性质。
栏目在杂志的前几页,话题都比较严肃。
李清一翻到策划标题页,大标题横跨2页,做了美术效果。下面是一串署名,李清一目光逐一扫去,真的没有这位方老师。
她又翻到方老师撰写的文章,文章是他的没有错,来来回回数度修改、校对,李清一对文章内容很熟悉。
她再次翻到标题页,重新确定署名那一行,不得不承认,她真的把人家的署名给落下了。
而且,她另有异样的感觉——这一排署名比方老师的文章内容还眼熟。
按下这异样,李清一边斟酌边组织语言:“方老师,我确认过了,对不起,确实把您的署名给落下了。我明天上班会查找哪个流程出了问题,查明原因再向您郑重道歉。另外,发稿费时我会特殊标注,您的稿费不会受到影响。”
李清一话已至此,方老师当然不会依依不饶。他说:“这样啊,那没关系,我也只是打个电话问一下,仅仅一个署名影响不大,只是没看到自己的名字有点失落。”
李清一又说:“方老师,如果您需要这篇文章参加职称评定、奖项评定,我会协调杂志给您出具有效的证明材料……”
电话里,对方很客气地表示感谢,李清一又说这是她的工作疏忽,再次表示歉意,这才结束谈话。
从杂志社到篮球场,需要坐几站公交车。
李清一上公交车时,小插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