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3 / 5)
早些年,李清一跟球队的人没少探店,野馆子、路边摊、正经餐厅也也吃遍,但北京的海鲜自助,还是让她开了眼。
场子大、餐位多、装修奢华,连餐具都重得能当标枪使。水晶吊灯、环形餐台、各种见过的没见过的海鲜品种,还有各种尺寸的虾蟹鱼鳖,玻璃瓷器叮当作响,人声鼎沸,煎炒烹炸生切……这边冒着冷气,那边冒着热气。
同事们私底下都说老师抠,福利只发洗发水洗衣液,好不容易请顿饭,怎么也得吃够了本儿。
他们的座位是事先预订好的,十几号人,围坐一堂。周边有些位子更隐蔽一些,有水晶帘子垂下来,半遮半掩。
北京人好吃、好玩,这是李清一总结出来的。纯正的北京人,或者来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状态趋于稳定的人,他们可以穿一年四季优衣库,但吃和玩一定不能含糊。所以北京多贵的旅行团都有人问,多贵的餐厅都有人吃。
旁边那张桌,就有典型的好吃好玩北京人。因为有人说话是地道的京腔:“你今儿要是不来,就这么不声儿不响儿走了,往后咱就别见面了!”
又有人说:“对呀!白陪你打了几年球,平时话少也就算了,走了也不说一声?就至于内向到这程度?”这句是普通话。
李清一隔着水晶帘扫过去,是一帮大学生,应该是专为某人准备的送行宴。
她心中腹诽:每个月生活费够吃几顿啊?现在的大学生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比我都高。
又听到一个人说:“谢了各位,实在是行程安排得紧,不是心里没有你们。今天这顿,刷我的卡!”
“这就叫实力!”“隐藏的土豪!”“真人不露相。”那一桌人起哄。
刚开席,李清一吃得不多。老师作东,自然要说上几句,无非是画饼啊、前景啊、未来啊这些。还特别提到了墨白师太和清一师主,提出轻微的表扬吧,李清一初来乍到,当然要抿嘴听着。
老师讲完话,才放开嗓子说:“都愣着干什么?都给我拿龙虾去!大几千块呢,都别给我浪费!”
李清一端着盘子,把几个环形食台各自绕了一圈儿。
她没往盘子里拣东西,走到一处,戴着白色高帽的厨师在拆解帝王蟹,她好奇地观察了一会儿。
环形餐台,由低到高,摆着各种食物,高处放着几捆仿真小麦、仿真果疏,还有“勤拿少取”的小黑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