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3(1 / 4)
周远亲眼见到谢周易用另一个白鹿陶杯, 是两个月后了。
五月初的时候,计算机学院大三的一师兄一师姐找上谢周易和周远。
师兄叫邵小林, 中等个子,脑袋圆额头大耳朵大, 这面相一看就很聪明。
师姐叫付杭,蓄着齐耳短发,人微胖,所以五官看起来比较平,给人很好相处的感觉。
他们看中了谢周易和周远的专业能力,两个大一学生写的程序,能被教授拿到大三课堂上当范例讲解, 不是一般的优秀。
邵小林还了解到这俩擅长算法优化,精通的编程语言包括Java,Python, c++,数学成绩优异, 也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 学习能力非常强, 和同伴商量后,一致决定邀请他们加入自己团队。
邵小林问他们:“你们知道“创新杯”吗?”
谢周易说:“知道。”
前两天才落幕的一个国际创业大赛。
这个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分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和中小企业创业, 创业项目涉及各个创意技术行业。
每年一月报名,二月初赛,三月复赛, 四月全球半决赛和总决赛,国内国外十大赛区的创业者角逐百万奖金。
今年拿到特等奖的是一个研发汽车3D展示项目的团队,获得一百万奖金和免费的办公场地。
相比特等奖,其他奖项奖金就比较鸡肋了。
但是优秀的项目都有机会获得资方青睐。
据统计,往届参赛者们加起来总共获得了近十亿的融资。
邵小林表明来意:“我们和研二的师兄师姐们组了一个团队,准备开发一款超市机器人,参加明年初的第八届“创新杯”,还缺一个写SLAM算法的人和一个写C++系统的人,非常希望你们能加入我们。”
谢周易和周远同时修了大二的课程,同时仍在以十万行代码为目标苦练深研,两人学业已经够繁重了。
师兄师姐有备而来。
付杭给他们介绍了团队情况,五个核心成员全都比较厉害。
比如邵小林专攻计算机图形图像方向,发表过学术论文;
又比如研二一个师兄曾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过机器人的视觉系统项目开发;
还比如他们都有国家级的竞赛获奖经历。
她说话不疾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