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4)
随着研究的深入,新能源的研究取得相当大的成果。
若尔是纯研究人员,叶慎之却是纯粹的商人。
当 他从自己属下那里得知她所研究出来的光能转换发动机最高时速达到220码,一次性电能可使车程可以达到400里的时候,就知道巨大商机来了。他立刻安排这 一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同时着手投入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并与这些年他在国外所建立起来的人脉资源,准备与国外的一些汽车生产商合作。
目 前市面上的汽车蓄电池,一辆车上可放四台,若尔研究出来的光能转换发动机功率相较传统汽油发动机要小,但时长很长,机器相对较小,可以在车厢内放置三个左 右,循环使用,这样不仅可以随时利用太阳能充电,在夜间或者阴雨天气,也避免了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可以自由转换。
对于这一新能源的使用,叶慎之首先选择的是非洲一些天气环境较热,昼长夜短雨水较少的国家和地区。
叶慎之做事向来讲究阳谋,凡事光明正大,对于这一新公司,他并没有因方若尔不通世事,便糊弄她,而是让她以技术入股,占据新公司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并且保证继续开发新能源,改进这一科研项目,而叶慎之要做的便是无条件提供给方若尔最好的研究环境。
新生事物最开始的投入都是存在一定风险,这个风险几乎全部是由叶慎之在承担,只是他对新能源的产业链发展充满信心。
他不光在汽车行业投入新能源的使用,同时在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这一块,也在接洽,并且下一步让若尔研究的方向便是这一块。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若尔在经济这一领域完全就是一小白,甚至她完全不懂以新能源为产业链所产生的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的收益是多大的概念,全部精力和心思都放在新能源上。
最后还是U盘的使用给了她灵感。
大面积资料通过压缩在U盘当中,让人使用便捷方便,但是读取资料,却需要电脑计算机,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将太阳能大面积压缩在U盘大小的储存,再通过外界仪器,将里面的能源再一点一点的提取出来,转换为电能。
这个灵感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只是用什么东西来取代铅钙合金蓄电池,从而达到U盘的效果,则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验来证明,或许失败上千次也难以找到这种物质。不过若尔相信,一定会有这种物质存在,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