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援兵(3 / 4)
正使,三年后朱棣登基称帝,马和作为“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将彻底成为皇帝身边的第一亲信。
这个马和便是后来的郑和,1404年开始下西洋,鹰国甚至有人说他比哥伦布更早发现了美洲大陆,引起学术界一片哗然。事实上当时的郑和船队,比哥伦布的小木船要大的多,单舰排水量更是哥伦布船只的六倍,宝船是人类史目前为止体型最为庞大的木质航海船,排水量3000多吨,长一百多米,体型接近于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
此时的马和只有25岁,他来找我是何用意?
我躺在颠簸的马车里,静静的思考这个问题。
肯定是燕王朱棣的意思,他一定发现了朱元璋的想法。历史上朱元璋没有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长孙朱允炆,也就是在位只有三年不到的建文帝。
朱元璋有26个儿子,朱棣是老四,年龄比他大的三位皇子都死于病患。明太祖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其实朱棣并不感到意外,只是朱允炆自己作死,手头没有那么大兵权,却一味的削藩削藩,最后削到朱棣头上,反倒给他起兵谋反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
朱棣一定是意识到了这些,所以早就开始招兵买马,巩固自己的军事实力。
这其中,收编锦衣卫第一高手,让我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应该是个很不错的打算。
所以,马和亲自来了,云中郡守军一千多人倾巢出动,只为了剿灭十几个混江湖的老头儿,只是为了,救我、收买我。
去,还是不去?
答应,还是不答应?
这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朱元璋还能活三年,我在朝廷的仇敌越来越多,一旦太祖驾崩,当年被锦衣卫抄家的朝廷官员,必然会合起伙来对付当年的朝廷鹰犬。
如此分析,投到燕王朱棣幕下,应该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但是,如果现在就投靠燕王,躺在病床上的朱元璋定然会对我产生猜忌,这个老头猜疑心颇重,随便一个理由就想到斩首抄家。
一点都不夸张,我此时在朱元璋心目中的信任,要比马和在朱棣心目中的地位要重的多。朱元璋是最能揉不进沙子的人,他一旦得知我离开锦衣卫却投入到朱棣幕下,定然会勃然大怒。
但是如果我不同意,岂不是又得罪了朱棣。
将来几十年,整个大明朝都是朱老四的天下,得罪他,得不偿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