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4)
实际情况比预想的复杂一点,李果果要播种的时候才发现,采购的这些麦种不太够种,在肥沃的平原地区,一亩可种植15到18斤小麦种,随着温度的降低,一亩必须要种植25斤左右的小麦,才能保证小麦的产量。
简而言之,李果果才签收付款的小麦种,还没捂热乎就已经不够用了。
原计十斤一亩地的小麦种,最后只够五十亩地使用,还剩五十亩没法开发使用,愁的李果果都快捧着自己的三百块眼含热泪了。
孙秀秀和莫老三明显不明白李果果的忧伤,安慰道:“五十亩我看挺好,剩下的可以种点菜啊,菜长的快,除了自己吃的,多的可以卖掉。”
李果果眼前一亮,对,可以种菜,菜种没有麦种贵,要是搞出蔬菜大棚,冬天这个菜也不愁销路,可以就近卖到S市去。
千头万绪,还是要先开始播种麦种,现在的农业很多靠机械就可以实现播种、收获,如果李果果钱多点,地上埋上水管,还能自动灌溉,光是想想这么轻松的种田方式,李果果都眼热了。
可惜现实却是,由于购买了蔬菜种后,干巴巴只剩三张百元大钞的李果果,只能租赁一天的机器吧五十亩地全部播种好麦种、三十亩的蔬菜种,还余下一些空地李果果是特意留在那的。
孙秀秀疑惑为什么不一起种了,李果果直接推说从市里买了一些新品种的种子,要种种看,才把人糊弄过去了。
也就是李果果这么说才没人反对,毕竟她看着就是个文化人,文化人种地自然和孙秀秀他们不一样,来桃源村种田,那肯定是想实验一些新的作物种子,实在太正常了。
以前哪有什么农业学家管农作物啊,现在都是科学指导,大家伙哪怕不懂,天天看新闻报道也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新物种代表高产量,味道更好也说不定呢。
播种好的那天傍晚,李果果看看都已经归家吃饭的桃源村口,拿出从系统里拿出的营养液准备浇水,兑水以后可以保证一百亩地全部喷洒一遍。
一亩地的面积大约是长60米,宽10米。一百亩的大小……
李果果背着喷水器来来回回的灌水,忙活了两天才算完,走的脚底板都起泡了。而且她还发现其实她也不必过分小心,因为一开始要灌足水,又没人知道她浇的是什么,根本没必要半夜行动。
直播李果果已经开始弄了,播种的时候就打开手机上的直播软件,注册好了账号,全程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