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3)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古人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据她所知,知青返乡要等到一九七八年,在这漫长的十年里,不知道大表哥每每想起这件事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会不会对大舅大舅妈生出一丝怨怼。毕竟在命运的岔路口,他被送去了农村,而姐姐成为了工人。
算算年纪,方立新今年十四岁,秋天可以上高一,明年高二,最迟后年可能就要被安排上山下乡了。后年是一九七一年,他可能要在乡下呆个七八年。
方立平比他小三岁,会在七四年左右下乡。十六岁的少男少女在农村能做什么?家里的活儿都干不利索,哪里能种地,真是愁死妹了。
不过再怎么愁,日子都要一点一点慢慢过。
家里的孩子分开住当然是方立安私下里跟她爸提的要求,理由是她想要自己的空间,安安静静地看书学习。
方三山和许巧梅都不是重男轻女的人,不管儿子还是女儿都是自家的宝贝,所以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房间的隔断是方三山做的,家里的窗户紧着孩子们的房间用,不然房间太暗了不方便看书,至于他和许巧梅的房间就无所谓了。不过幸好他家在最边上,有两个窗户,这样隔出来的四个房间都很亮堂。
孩子们的房间各放一张九十厘米宽的床,床尾摆着一张小小的课桌。这都是方三山去废品厂找木头打的。
方立安把从废品站捡来的书一本一本抖抖晒晒,然后按照学科分类,并且按照难易程度排好放在课桌下,重复的挑出来收到床底。跟方立新和方立平打了招呼,让他们想看就来拿。
方立新在心里吐槽,我才不会想看,这辈子都不可能想看……
方立平却是想着,小妹这么刻苦,她也要加油!多看书!
刚搬了新家,方立安忙得很。每次许巧梅买了粮食回来,方立安就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往里头放些同样的粮食,有时还会往面粉里加些蛋白质粉,往杂粮里头掺些燕麦,往大米里头掺粳米,总之就是想方设法给家里改善伙食。
但是她每次都不敢放太多,生怕被她爸她妈瞧出端倪。这年头,城里人的粮食都是定量的,每个月买来的粮食量就那么点,如果她往里放的太多,很容易被发现。
时间一长,在这些潜移默化中,方家五口因这伙食上的日积月累,比周围其他人看着都要白净、健康。
自打用上空间,方立安早饭都吃的很少,半碗稀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