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结局(5 / 8)
家玉牒之中,关乎皇太孙的那一页都还是留空的,并未写他葬身火海的事。
而这些事,元和帝统统不知情。
当时的他忙着应付先帝的暴怒,承受丧母之痛,在老皇帝的刻意引导下确信了皇太孙的死亡,而后全心谋划如何趁先帝病重时撺掇皇位,根本没想到,病中孱弱的老皇帝竟然会留那样一手,将所有证据都留得齐全。
这个局布了二十年,如今呼啸着朝他席卷而来。
元和帝最终不得不承认,藏身侯府的戴庭安正是当初从东宫逃走的皇太孙。太后和徐相当场率众臣恳求,连太后藏在禁军的人都出面掺和,整个后晌的僵持争执后,他不得不恢复其宗室身份,将今日之事录入玉牒。
……
一场宴席间天翻地覆,元和帝回到寝宫时,已是入夜。
惊闻此事时的震怒早已在持续了整日的僵持后消磨殆尽,他拖着满身疲惫坐在御案跟前,看谁都像是藏着的暗桩。
在位十几年,他没魄力调动边关将领,没能耐撼动先帝留下的老臣,守着这座皇位,满心戒备地防着儿子重演弑兄杀父的旧事,却没想到幽暗处竟蹲了那样一只虎狼。
戴庭安重归皇室,自是冲着龙椅来的,他岂能束手就擒?
朝臣大半已被徐相和太后串通,就连禁军里都出了许多叛徒——禁军的将士原本就是选拔了履立战功的骁勇将领来充任,多半来自边塞,先帝亲自布局,戴毅能将戴庭安在军中藏那么多年,定已安插了许多人手。
这座皇宫里危机四伏,图穷匕见时,他所能做的唯有斩草除根。
没有满朝文武重臣在场盯着,拼的便是私底下的本事。
禁军不宜大肆出动,能调用的唯有皇城司。
可皇城司就可信吗?
罗织了天底下最严密的网,能拔除大将军廖通,能将肃王的家底查得一清二楚,将梁勋的罪证尽数摆到面前,却丝毫没察觉藏在京城里的戴庭安?是他用错了陈起这个统领,还是皇城司早已被戴家人渗透得改了姓?
可若不用皇城司,他手里哪还有能够斩除戴庭安的利刃?
且皇城司始终攥在他手里,当初对付戴毅也不曾手软,未必真的改了姓。
元和帝犹豫许久,终是命人召梁政入宫,又命戍卫寝殿的殿前骁卫在侧守卫,作为震慑。君臣相见,梁政跪拜时,开口便是为先前的疏忽请罪,元和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