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3 / 4)
新上任的领导都会有的宣传软文,结果一看之下才发现居然是一篇热点新闻的跟踪报道,标题起得也很有噱头:《是莽撞冲动还是胆大心细,24岁特警支队长打响任职第一枪——击毙8·12特大连环杀人犯背后的溯源与秘辛》。
董桑在看到这个标题时吓了一跳,第一个反应是谢亦是不是卷入了什么舆论风波,不然标题怎么会写成这个样子;第二个反应是咦,8·12这三个数字好眼熟,她是不是在哪里看到过?
她想了一下,没想起来,就把这个疑问暂时放到一边,仔细阅读起报导来。
报导写得很长,把前因后果都详细叙述了一遍,极大地方便了董桑理清楚信息:在去年8月12号的下午2点11分,一名持刀歹徒闯入了一家私人托儿所,把连同清洁阿姨在内的3名工作人员、7名被育幼童杀害,重伤1名工作人员、4名被育幼童,挟持保育人员与警方对峙三小时,最终被击毙身亡。
这样的一场残忍血案自然引起了群众极大的愤慨,网络上掀起一片讨伐之声,不出一天,凶手的真实身份就被曝光放到了网上:原来是一名离异单身的中年工薪族,因为遭到老板解雇而心生暗恨,遂前往托儿所准备杀害老板的孩子泄愤,但因为不清楚哪个才是老板的孩子,就把遇到的幼童和阻止其暴行的工作人员都一一杀了,老板的孩子也没能幸免。
没什么好说的,不管在工作上和老板有多大的矛盾,都不应该迁怒到无辜孩子的身上,因为被老板解雇就要去杀了老板孩子的是人渣,因为认不出哪个是老板的孩子而干脆全部杀掉更是人渣中的人渣,网友把愤怒全部倾泻到了那名凶手身上,一时之间口诛笔伐交替不绝。
全程看下来,这个案子似乎和谢亦没什么关系,但是在事发后的第五天,网上忽然多了一股声音,说是那天凶手在和警方对峙到后半程时,明显有点动摇了,如果再继续谈判下去,很有可能被说服把刀放下,却因为上级的命令被草率击毙了,警方的这个应对实在不能算好。
这个说法在一开始遭到了大量网友的辱骂攻击,没有人把它当回事,因为即使凶手真的在后半程动摇了,他在之前残忍杀害那么多名无辜孩童和工作人员的做法也足够判他一个死刑,并且死有余辜,警方人员击毙得好,对待这样禽肉不如的人渣不需要留活口。
然而,那股声音并没有被压下去,反而又产生了新的论调,说是因为警方最后那一下的狙击,使得凶手在中枪时带动了手里的刀,导致人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