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兴善寺(3 / 3)
,她们一行人披麻戴孝,在人群之中格外显眼,不怕走丢,往前走不过三五百步,已能见到寺庙山门,上书“兴善寺”三个大字,两个和尚立在山门侧边,朝她们走来,与婆婆谈了几句,往侧门行去。
“十三娘是第一次来吧,”二嫂张四娘子朝她笑道,“不妨尝尝此地素斋。”
就素斋的话题聊着,寺里中间的大路刻有各色浮雕,殿与殿之间植有槐柏,行至天王殿,二嫂适时停下话头,神情肃穆,杨夫人领着几人往前参拜,崔清依葫芦画瓢烧香拜佛,看也不敢往上看一眼。
自参观前殿后,便有几个小沙弥指引丫头去住处放置行李,婆婆要去与方丈卜算下葬之日,吩咐下去让大家各逛各的,崔清便与二嫂三嫂一路,她们走马观花捐了不少香油钱,走得腰酸,说要去后山闲逛。
后山广阔,草木葱郁,她们走走停停,看花赏景,没过多久,二嫂言要去更衣,崔清不好与她同去,与三嫂找一处亭间休息,二嫂刚走不久,一穿着华贵、眉眼秀丽的郎君携一仆出现在山路拐角处,见着崔清愣了一下,竟上前来作揖道,“见过十三娘妹妹,见过刘三娘子。”
崔清一脸懵比。
这特么是谁!
还好,不等她回应,三嫂便浅笑着回了个福礼,“原是崔四小郎。”
看来是本家,崔清也照样福个礼道,“见过崔四郎。”
“妹妹的病可还好?”崔暄自打上次说她闲话被母亲卢氏逮住,碰到她便有些惭愧,想着弥补自己无心之言,便显得格外热情,张口就道妹妹,“近日天气转阴,妹妹仔细身体,千万别着凉了。”
面对这位自来熟堂兄,崔清礼尚往来,“多谢兄长关心,已是大好了,兄长此番前来,是……”
话音未落,便听见一声尖叫,惊起一圈鸟雀,她与三嫂面面相觑,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崔清一把抓住三嫂的衣角,“三娘,那个声音,似乎就在二嫂离去的方向。”
三娘脸色大变。
作者有话要说: 崔清住亲仁坊,地图查阅后离靖善坊大概2.7公里,步行1小时左右,因为马车要快一点,暂定四十分钟。
还有一堆七七八八的资料,不放上来了。顺口提一句,唐代的婆婆就称呼叫“大家”
写古代文真的好累啊,超累啊,下篇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