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11)
因为涉及税收,土地分等一向是由官府决定。上中下三等不一样的田地, 所收的税也不一样。是以, 富户常常买通了吏目将好田当做中等甚至于下等田来来买下,以图避税。自然, 都已经将好田充作次田买了。他们给卖地的人家也只会是次田的价格, 欺负这些无权无势的农户, 在这时候也是常见的现象。因此, 鱼鳞册上一向存在着大量的土地与实际情况不想符合的现象。
特别是这种时候, 全府城的富户都盯着那些即将被出手的田地, 所有人都在蠢蠢欲动,只是还在强自按捺着,看看这兴化府的地价能被压到什么程度。
林瑜几乎不用脑子想, 都知道这样没一个人抢先出手的情况不符合市场规律,必是有人在背后操纵。在压下了整个府城大大小小的声音的同时, 将别的府城闻着腥味的鱼给拦在了网外。
所以,除了一开始的几宗小块的土地买卖, 府衙里一时竟没有再接到土地过户的契书。
比起早先几个商人粗暴的囤积居奇,这背后的人使得手段有了一丝官僚的影子。虽然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这背后的人很自信。哪怕叫林瑜这个手段狠辣的少年知府知道了他的身份,他也能以怜悯农户不忍他们买地这样的借口给糊弄过去。
几乎有些脑子的读书人都知道土地兼并的坏处,但是不妨碍他们一边用这样冠冕堂皇的借口压价, 一边乐呵呵地用着低廉的价格将土地收入囊中——等价格到了差不多的时候, 他们再出面,一口气将这些土地包圆。到时候, 即赚了面子,又有了里子,何乐而不为呢?
囤积居奇的商人最后都被砍了脑袋,但是这一回,情况不一样。之前勉强算得上是卖方市场,高价卖药,道德上说过不去,最后也被林瑜使了法子给一网打尽,百姓们还要纷纷叫好。但是,这一回却是买方市场。总没有压着人家买东西的道理吧?
可事实是,百姓能卖的东西已经不多,再不卖地就快活不下去了。府库之中的确有赈灾的粮食,但是能救一时,却救不得整整一个春季。林瑜也不能白养着整个兴化府的百姓一季度。
原本青苗法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是林瑜更担心这个法子后期变成官僚变相房贷剥削农户的现成之法。
这样的世道,再坏也坏不过人心。
常子兰出现的机会很合适,他本是林瑜请了来解决盐的问题的。背后又是泉州盘踞了百年的世家大族,就算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但是有林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