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不种田(2 / 4)
快为本官通禀。”县令摸着胡子道。
“老父母恕罪,先生又喝醉了,恐不能拜谒。”
“又喝醉了?你这童儿好不醒事,外面铜臭有何要紧,先生才是重宝。”县令冷哼一声,“你若不好好照顾先生,本官亲派能干人来。”
“老父母恕罪,老父母容禀,不是小的不懂事,实在是拦不住啊。先生又忆起往夕为太宗爷爷牵马执绳远征蒙古的豪情,再想起同袍埋骨草原之悲,情不自禁啊!”柳娘历练了几年,文绉绉的话张口就来。
“哐当~”
突然里面传来重物砸到地上的声音,“先生恐是醒了。”柳娘轻声道。
“快去通禀,就说溧水县令拜见。”一听人醒了,县令就更来劲儿了。
“请老父母稍后。”柳娘半点不虚的把门掩上,快步进屋。
县令的长随看不下去了,不解道:“大人何必如此客气?”
“你不懂!”县令摇头,并不多做解释,心中却自有成算。一个小童能有如此见识,只能说明主人不凡,再合那首“无人芳”,这明显是隐士做派。既然诗词流传出来了,这隐士自然也不是真想隐居,双方已有无言的默契。若能请他出山,再有诗词唱和、文章传世,朝廷、文坛必定流传出“伯乐”“拾遗”的佳话。这是什么?这就是人望啊!人人做官都想高升,凭什么呢?比出身、比政绩,县令不觉自己有什么比得过别人的,只能在养望上做文章了。
想到这里县令不禁一叹,溧水县本是京都辖下,若是往年该多么令人振奋,出点儿成绩就被上面看在眼里。可惜太宗他老人家雄心壮志迁都而去,这千年的都城也不敢称“京”,必须要加个“南”字,成了养老的所在。南京啊,已经不是以往的京都了。
县令内心活动这么丰富,柳娘可没有读心术。
柳娘进屋一看,王老头正怒目瞪她呢。
“怎么把花盆砸了?”柳娘急忙上前,摆在正厅的花儿都是她精挑细选的好东西,碰掉一片叶子她都心疼。
“还管什么破花!”王老汉气不打一处来,拉着柳娘道:“你把县令招来了,我可不是很么隐士神仙,应付不来!”
“你不是说跟着太宗打过蒙古吗?只把这段经历摆出来,就比大多数人都强!”
“我当时只是养马的,十五岁!”王老汉咬牙切齿道,能从战场上活下来,抢得够多,他才有这些年的好日子。可这些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