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种田(3 / 4)
宣府才停下来。此时柳娘已经十六岁了,模样长开,身姿挺拔,端的一副英姿飒爽之态。
宣府是军屯重地,设有都指挥使,手下前卫、左卫、右卫、怀安卫、万全卫等十一卫,又有另兴、守御等七个千户所,在品级上已经是省级配置,只是少了承宣布政使司与提刑按察使司。简单说来就是军/事/管/制地区,没有地方行政配置。
柳娘多有野心啊,什么卫啊、所啊的,她都瞧不上,直接就奔着都指挥使去了。此时宣府都指挥使姓冉名实,在外风评颇好,对商贾也不严苛,把宣府治理得井井有条,鞑靼、瓦剌根本不敢侵犯,总是是个大大的好官。可好官也不代表人家好巴结,事实上,宣府等着巴结冉指挥使的人从东门排到西门,少有能得门而入的。柳娘又何德何能呢?
柳娘有一项旁人都没有的优势——她是女人!
别看当官的看不起行商的,男人看不起女人,可在有些地方,女人经商的优势是这些男人都没有的:夫人外交。旁人再能耐也不能把生意做到内宅去啊!
柳娘有一定的名气,又带了百十人的队伍入城,第一步肯定是到当地官府备案拜码头,初步取得许可之后,柳娘就毫不见外的给都指挥使府上递了拜贴,自称是冉夫人的家乡人,请求拜见。可能是柳娘那薄名的缘故,等了三天,柳娘得到了冉夫人的接见。
“听说你是蜀中人,怎么自称是我的同乡呢?”冉夫人四十许左右的人,养尊处优多年,接见一个商贾已经是高看一眼,问话自然不客气。
“夫人容禀,小女原是南京人士,父母早亡,由祖父抚养长大。未及成人,祖父也一病去了,临终把小女托付给云贵的老友。后来……唉,不说也罢,户籍就落在了蜀中。其实论故土乡情,还是最爱南京。”柳娘一口地道南京方言,幽幽叹息,余味悠长。
冉夫人当即软了神色,“你也是可怜人。”
柳娘做坚强状,“也算不得可怜,享过长辈疼爱,见过万里风光,今又到了宣府,没有遗憾了。”
“怎么说,难道你和宣府还有渊源不成?”冉夫人问道。
“正是,家祖父当年跟着太宗爷爷打蒙古时负伤,这才退回乡里,小女看着盔甲就觉得亲切呢。宣府是先辈染血的土地,站在这儿也能遥想先祖当年为国尽忠的风采。”
“可不是嘛!咱们武勋家出来的,强就强在对陛下的忠心上,真真儿是拿性命博出来的!偏生有些人说什么宣府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