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327.0327.$(3 / 6)
贾关系密切,一旦相勾连,很有可能会做假账,在买卖时克扣或给虚价。”
他倒是把事情都想到了最可能也最差的境况上了:“一是要严查各地账目与实际货物是否准确核对,以厉刑把控。二是不断的调换各地榷货务等朝廷部门的官员,缩短在一地的任期。”
殷胥颔首道:“确实,你在这方面倒是想的全。而且最主要的是能解决咱们如今铸币不足的问题。这些交引作为钱的替代品流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上需要铜钱的量。大邺铜产量不够,铸币量也跟不上,虽然连年也在开设铸币厂,但是十几年前还有布帛在市场上裁以易物,现在早已没了,那部分价额都要换成铜钱。”
另一户部官员补充道:“而且大邺的金银产量远不够如今所用,金页金饼本来是朝廷贮藏所用,如今流通到市场上却因金产量低而一步步走高,价格离谱。如果交引流通,绝对能缓解这样的状况。”
殷胥当然明白,交引既然流通,肯定永远都会有一部分被留在市场上流通还不换做金银或物资。他道:“大概能有多少的交引会一直流通?”
俱泰:“臣估算在三成以上。”
崔季明本来就觉得这交引一旦可以买进卖出,怎么都有点证券的意思了。而且俱泰想要增加这类证券的种类,这就是明显的市场经济嘛!
再加上这个货币在市场流通上不兑现的流通比例……
崔季明是对这方面一窍不通的,高祖留下来的文书中被毁了大半,仅留存的一部分也只是提点了些官制方面的事情。这纯粹是大邺这百年来的商业土壤所孕育出来的事情啊。
虽然大邺的疆域不及大唐,人口不如北宋,国家实力和对周边的威慑力甚至比不上中原诞生过的好几个帝国,然而这里比真正的历史,早三百多年扫平了世家豪强的专权,完善了科举制度拓宽了寒门进路,出现了本土化的完备商业……
她一个人坐在旁边心里瞎激动,那些真正议论出这些,站在未来中心的人却不自知,他们只想把眼前一点事情做得更好。
殷胥听闻交引在市场上流通的约有三分之一不会被兑现,心里冒出来了个别的想法。
他眯眼道:“咱们当时说,如果多铸多少铜币就能满足各地市易了?”
俱泰刚要开口,一下子反应了过来,眼睛亮了,声音轻了:“三成左右……”
俩人心里是什么意思,一句话便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