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3 / 5)
剑如同在做动作,那一定缺少说服力。
想象一下,她死了父母,家庭破碎。一身武艺,心怀仇恨同时又匡扶正义,她手中的剑必定出势无悔,一招直杀人要害。
寒光一闪,薛佳人出手,挽了一个挽过无数次的剑花,再飘然落地。
“cut!”
薛佳人解开威压,走到袁老师和刘导的身旁,看了看监视器,有点紧张的问道:“如何?”
刘导满面笑容的竖起大拇指,“很有表现力!这条拍的很好!”
待导演说完,薛佳人又期待的看向袁和平袁老师。
绷了一会,袁武指淡淡的开口,“还不错,可塑性强。看来你跟一般被投资方塞进来的女演员还是有区别的。”
听到他的肯定,薛佳人大大的松了口气。
那感觉,竟然比自己听到《幻魂》同期票房第一还开心。
但这次并不是‘可怕’的结束而是‘可怕’的开始,薛佳人痛苦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或许这一幕戏给了袁武指她是一个可造之材的印象,于是每一天都会被更加贴近角色为由练习剑法。
其实袁和平说的没错,为了贴近角色很多敬业的演员都会专门拿出1-2个月的时间来学习角色技能,譬如钢琴、舞蹈、声乐。但在《长安夜行》这种电影的大场面大特效的商业片中对演员的武术造诣根本没有什么要求,只需做符合规定的动作,再加上后期,完成度就够了。
会剑法这个技能在整部电影中重要性只有一分。
为了这个一分,袁和平加紧训练她。
“中国电影永恒的主流的除了抗日爱国就是古装武侠,从《卧虎藏龙》到《十面埋伏》还是近年来的《英雄》、《七剑下天山》、还有你刚刚拍的那部《幻魂》拿的出手叫的出名的百分之八十都离不开:古装、武侠这两个词。现在你辛苦一点,但你辛苦的这几个月学到的东西足够贯穿你整个演艺生涯。”
在训练开始之前,这一段话作为袁老师的开场白让薛佳人端正了自己的态度。
可不是吗,能第一时间区分是否国外电影的就是武侠,这是中华的一个特色一个民族标志,是外国人永远也拍不出精髓的文化元素。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每一种单拎出来都可以拍个电影,吃不完用不尽。
对她以后的演艺生涯大有裨益。
有了袁老师的指导,每天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