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10(5 / 7)
怎么可能被一人掌握,因此现任农院院长卜若地其实不过是担了个虚名,加上他一心治学,不耐烦打理庶务,因此学田的掌事之人分属几个势力。
这就给了人可乘之机。
这位常山长世代便是襄城人,祖上也是书院掌管书院学田的管事,常山长做了山长之后,这学田的部分事物便由他掌管。
常山长也颇有头脑,他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将学田暗中卖予他人,而是多在田地分等上做手脚。上等良田记作下等的山坡地,正耕耘的良田记作荒地……无数良田被做了这样的手脚。
不止田地质量,常山长还利用学田设了许多敛财手段,比如学田佃户的田租,如秀水村这样就在书院脚下的地方自然是没做手脚,但那些距离书院远的,所收田租却远远高于书院规定的比例,甚至还高于其他地方的平均田租。这些地方的佃户们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但附近的田地基本都属于鹤望书院,田租也都是一样的,除非背井离乡逃到别的地方,不然只要佃田地种,便只能乖乖按照常山长定的田租交租。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常山长很有头脑。鹤望书院名声一向很好,而这名声有一部分便是由于其学田租给佃户时田租低于平均水平,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万一有哪个佃户脑袋发热跑到书院问,常山长的那些小动作就全曝光了。因此那些田租高的学田并不是以书院的名义佃出去的,佃户们还以为主家又是个为富不仁的富户,哪里会想到居然是大名鼎鼎的鹤望书院。
鹤望书院将近一州的田地就被常山长做出种种花巧,敛了大量财富,肥了常山长及其同伙的腰包
没错,常山长还有同伙。
学田事务有空子可钻,但却不是一个人能瞒天过海的,且这其中的利益太过巨大,常山长一人也没那个胃口吞下去,因此,这其实是一个利益集团。
而且不同于崔实事件,学田的事在未暴露前也是有人知晓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揭发,只得任这个毒瘤继续存在,损公肥私。
李恒泰却不怕,他是学院监察,更重要的是,他是皇帝小舅子,所以,他能够不管不顾地把这个毒瘤一举拔除。
鹤望书院再次动荡。
常山长自然是没什么好果子吃,涉案的一干书院管事以及山长也像那拔萝卜带起的泥,赤|裸|裸暴露在青天白日下,丢饭碗,遭唾骂,彻底从书院消失。
只是这一次不想崔实那般万众一心,因为涉案人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