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02(4 / 4)
如今皇帝派人接管学田事务的理由便显得很充足,书院派即便想反对,皇帝只凭学田案就能把他们的嘴给堵住。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书院这次务必要在学田事务上吃亏了,区别只是吃亏大小而已。
朝廷掌控学田也分什么程度,对于书院来说,全权接管自然是最坏、也最无法接受的结果,他们顶多能接受朝廷派个监工,或者书院方起码掌控学田事务上的大半权利,不然就真的沦为朝廷的附庸,与其他官办书院无异了。
皇帝自然是想完全将学田握在自己手里,但他也知道,这并不现实,他要真想那样干,就得预防朝堂上半数的臣子暴动了。
所以双方虽然各有诉求,但都心知对方底线,钦差大人要做的,便是跟书院人士不断扯皮,尽力为皇帝谋求最大好处。
原本若没有李恒泰的事,双方扯皮一番后应该就能达成协议了,但现在出了李恒泰的事。李贵妃心有不忿想拿书院撒气,磨着皇帝将几个自家子弟派去襄城,就是为了给书院、给周家找麻烦,私底下又像钦差大人施压,务必要钦差大人给书院点颜色。
钦差大人倒还不糊涂,但到底碍于李贵妃威势,不得不断给书院找麻烦,撩拨地一众书院派怒火郁结,简直是沿着书院派的底线走钢丝儿,学田事务也一再扯皮,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钦差不糊涂,皇帝也没糊涂透顶,即便再怎么宠爱李贵妃,他也不会一直压着书院,因此双方扯皮到春末时,便已经彼此有了停战的准备,钦差大人只等着皇帝令下,便准备见好就收。
然而,不等皇帝的谕令下来,那几个被李贵妃派来当搅屎棍的李家子弟便出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