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路过潼关(4 / 5)
给他的蒸饼,乖巧地道谢,感觉到他的目光后,略有些疑惑地看了看他。或许担心吓着他,赵九对他挤出了一个僵硬的笑容。结果,却让青娘忍不住笑了起来,丹娘和王九娘亦是忍俊不禁。
吃完有些简陋的午食之后,孩子约莫是累了,趴在马车角落里便睡熟了。排在长队伍中等待验过所的马车仍然缓缓地朝前面移动着。
王九娘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睡着的孩子,轻声道:“丹娘,这崔小郎君的衣衫虽普通,但气度却很是不一般,莫非是世家子弟?”
丹娘微微颔首:“可能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的分支子弟。”
“再如何枝繁叶茂的钟鸣鼎食之家,分支也有败落的时候。但看这位小郎君,便觉得他们家迟早会有再起的一日。”王九娘叹道,又想到兄长的孩子,“许久不见大郎了,不知与崔小郎君相比如何。”
“大郎当然是好孩子。”丹娘毫不犹豫地道,“九娘以前也说,大郎君和七郎很像呢。”
王九娘在脑海中想象出一位缩小版的兄长,不由得勾唇笑了:“二郎呢?”
“那便只有见过才知道了。”丹娘回道,“但崔娘子一向教子严格,又有大郎那般懂事的哥哥,想必二郎的性子也是顶好的。”
眼见丹娘脸上流露出了自豪与骄傲的神色,王九娘也不忍心再说下去了:安安稳稳长大的子弟,与颠沛流离中长大的子弟,心性上总会有些差别。且不提别的,单只见多识广这一项,自家的侄儿们或许便不如这崔小郎君了。只是,若是他父亲再这样随意下去,迟早会让这个孩子遇到危险。
好不容易验了过所入得关城,王九娘才听赵九说,这潼关城内只有一家邸店,而且上好的房间都已经订出去了。若是官身,自然便能入住更宽敞舒适的驿站。但潼关来往人多,官吏也不少,驿站可能早便已经满了——即使未满,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房间留下。而兄长王七郎尚未出仕,父亲的官衔也并不高,即使身为太原王氏嫡支,权势不够煊赫,亦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若过了潼关城,赶在天黑前,应能到下一个县城。”赵九盘算片刻,道,“九娘是想在此处住一晚,还是继续赶路?”
“我怎么能抛下阿兄先走?”王九娘丝毫没有犹豫,“没有上好的房间也无妨,只要收拾得干净些便可。赵九,先订好房间;丹娘,多找几个人仔细收拾一番。”
“是。”
由于丹娘、青娘的强烈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