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初闻桓三郎君(3 / 5)
次北伐,在洛阳大败姚襄,收复故都,当时在颍川姚襄便望风而逃,那洛阳的周成,一听闻父亲的威名,便直接开门投降了……”桓祎说得眉飞色舞,仿佛自己亲历过一般。虽然有些地方听起来夸大其词了些,大事上应该还是没错的。
收复洛阳,北伐,历史上似乎的确有这样的记载,但要更具体的,桓姚却记不起来了。当初只是囫囵看过桓温的介绍,基本都已经印象模糊了,这个时代,她了解得更多的也是那些文学艺术方面的名士大家。
桓祎一说起战争的事情来,便有些滔滔不绝,也不知他是从哪里了解的那么多细节,连北伐大军经过哪些地方,由哪些人协助做了什么都一清二楚。桓姚只是不时回应或追问几句,他也能讲得津津有味,看着他眼里满满的仰慕与艳羡,桓姚不由感慨道,看来男孩子都是崇拜父亲的,即使然桓温并不喜爱桓祎。在桓祎心中,他也依然是盖世英雄。
“二哥此次因战功封了六品都尉,骑黄骠大马,手握长枪,身负银甲,领三千兵员,好生威风!”桓祎羡慕地道。
二郎君桓济?南康公主的幼子,是桓温唯二的嫡子之一。
历史上,桓温世袭的爵位是越过了长子桓熙直接封给了桓济的,看起来倒是个极得意的人物。不过桓温死后,桓济与桓熙刺杀叔父桓冲,双双被流放成了阶下囚。
反倒是桓温的三子继承了爵位,后来还官至尚书。桓姚当时看桓温的资料,觉得那战事朝政都枯燥得很,惟这三兄弟有些趣味,还暗自揣测过,看来夺嫡战争是古来就有的,这桓三郎君虽然在历史上也只有个只言片语的记载,却可能是个厉害角色。
可惜,生逢乱世,谁也没笑到最后,桓三郎君似乎最后死于流民之乱。
“那三哥如何?”桓姚好奇地问。
“三哥这几年一直在江州,如今都成长史了。”若说桓祎说起桓济的时候是羡慕,说到桓歆时便有些崇敬了,“要说我们兄弟中,最本事的也就是三哥了。他七岁便跟着父亲去打仗,九岁就领着上百人的军队了,如今又在江州独当一面。父亲也最喜欢他……”
桓姚半信半疑,若桓歆真这么逆天,历史上怎么都不见记载呢。她对东晋官制不了解,不知道长史在一州之中的地位,只觉得听来像个无足轻重的文官,自然也就不明白桓歆能以十六七岁的年纪走到这一步有多惊人。
正感慨着,便见桓祎突然捂住自己的嘴,有些惊慌地看着她,“七妹妹,方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