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三郎婚事(2 / 4)
儿子虽然性子冷跟她不太亲昵,却也算得孝顺体贴。到江州任职三年多,每每逢年过节,都会派人送来丰厚的土产或者其他好东西做孝敬,在荆州时,那些妇人们谁不艳羡她。
因此次算着时间已经到了建康,便让江州那边送了一部分土产到这边来。儿子在江州弄出了些新东西,如今在建康还是稀罕少有的,拿来做人情往来是再好不过的。
比如,那种被儿子命名为棉布的布料,光泽比丝绸更为清雅,质地却比葛麻柔软宜人,身为士族崇尚古风的习氏,对此就甚为喜欢。
让人点完数目,与单子上一比,却有些差池。
“怎地不对数?”习氏微皱着眉道,那甚得她心意的棉布竟然少了五六匹。遂叫人出去问送东西来的管事。
片刻,巧棋进来回话:“夫人,周管事说,东西才送进来时,郎君派人来取了些,送到芜湖院去了。”
习氏心中暗自疑惑,自家儿子何时与芜湖院有了交情?送别的什么不好,偏要送她喜欢的棉布。
“去请郎君来,我有事跟他说。”之前正想着跟他说说自己中意的几个女郎,如今倒是正好。
下人领命而去,不过半个时辰,便请了桓歆过来。
“阿母。”桓歆礼数周全地给习氏请了安。
“阿式坐下说话。”此时,巧棋给桓歆搬了个胡床来。见娇媚丰满的丫头打儿子眼前过,儿子全然目不斜视的样子,习氏忍不住暗自叹息。
她身边一共四个大丫头,分别是巧琴,巧棋,巧书,巧画,四个丫头端庄,甜美,清雅,娇艳各有特色,长相都是一等一的,全是她前几年为桓歆准备的通房。可惜,她这儿子什么都好,就是这事不开窍。之前送的丫头都退回来不说,对这几个姿色出众的,也从不侧目。
习氏一一为桓歆描述着几个她中意的女郎,桓歆皱眉听着,倒也没打断。待自己生母说完,方才开口:“阿母,我早就说过,这婚姻之事不必操之过急。”
习氏见他这副毫不在意的态度,直想两下将他敲醒,“怎地不急?你今年都十七了,看看这天底下的男儿,有几个到你这般年纪还未定亲的,有的成婚早的,连小儿都抱上一两个了!”说着,又叹气道,“也怪我,这些年耽误了你,不然何至于此!”
桓歆见母亲这般,只得劝道:“阿母不必为此伤怀,此事本就是我的主张,和阿母并不相干。”
“你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