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 / 5)
时辰,二人忙活了半天,吃饱饭后又累又困,便各自回屋休息。
薛盈正睡得香甜,忽听得门外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沈瑶年轻睡得死根本听不见,薛盈只好挣扎着起来开门。原来是临街张婆婆来了。
张婆婆是这一带的风云人物,会与人接生,做得一手好针线,也与人说媒拉纤。
薛盈不知道她的来意,忙将她请到房内,又拿出自己制的荔枝膏兑上温水招待。
张婆婆尝了一口荔枝膏水,不由赞道:“薛娘子真是长了一双巧手,这荔枝膏怎么做的,倒不像坊间一味死甜。”
薛盈笑道:“我多加了一些乌梅,中和了甜味,另外也没有放麝香,怕香气太重,掩盖了食物本身的味道。”
张婆婆认真打量了薛盈一眼笑道:“不是我说嘴,我老婆子走街串巷,也算是见多识广。像薛娘子这样的人才,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模样自不用说了,就这通身的气度,比官宦子弟也不差,更何况又做得一手好菜。谁若是能把薛娘子娶回家,这可真是他的福分。”
糟糕,八成是要与自己说媒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薛盈只好低下头装羞涩道:“婆婆说笑了。”
“不是说笑。”张婆婆上前拉住薛盈的手,正要展开自己的言语攻势,一眼瞥见她腕上带了一对飘花翡翠错金玉镯子,不由好奇道:“薛娘子这翡翠水头真好,做工也精细,这是前朝的东西吧?”
薛盈愣了愣方道:“我也不晓得,这是爹爹留给我的,说是祖上的遗物。”
“这么说来,薛娘子祖上也是大有来历的。”张婆婆随口感叹一句便转移了话题:“薛娘子可知道经营太和楼的范大郎?”
“略有耳闻。”
“薛娘子,正是那范大郎看上了你的人才,特特托我来上门提亲。太和楼是汴京七十二户正店之一,生意极好,范大郎为人又精明干练,酿得好酒,调得好汁水,与薛娘子堪称绝配。”
“哦。”薛盈喝了一口荔枝膏水闲闲地问:“不知范大郎年纪几何呀?”
张婆婆愣了一下方道:“都是邻里街坊,我自然不瞒娘子,范大郎今年四十三岁,妻子前年过世了,想要娶娘子为填房。”
张婆婆见薛盈只是喝饮子不说话,便再接再厉劝道:“薛娘子,填房也没什么不好,倒多得一副嫁妆。范大郎年纪是大了些,但他长得可一点也不显老,何况他只有一个儿子,如今已经分出去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