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就是分钱(2 / 9)
本来脚行的掌柜一听司娓娓要运的是矿渣,差点就要翻脸。
应祥县多铁矿,炼出来的铁是值钱又稀缺了,可多余出来的废渣就麻烦得很。
矿渣少了还好,无非填埋起来,矿渣多了,那就像上河村一样,毁地毁田,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这东西可以说是人人掩鼻,避之唯恐不及的,这位姓司的小官人却说买下来要运回乡!
不过,在司娓娓表示可以付订金,立契书之后,这掌柜的也就想通了。
这个活要是真的,其实是好活儿啊!
应祥县到开阳县,快的话大半天就到,在开阳县住一宿,第二天就能回来。
比去别的地方可强得多了!
而且这个矿渣又不值钱,保准路上没有劫道的,他脚行里的那些力工,也不用担心哪个起了小心思来个偷摸私藏,又大量又长期,实在是个非常好的生意啊!
于是痛快地就立了契书。
司娓娓这趟来,除了置产业之外,还计划买几个仆人。
不管是朝圩村,还是卫星村,壮年劳动力的短缺,始终是个大问题。
先开始,朝圩村摸不清外头的局势,而且手上也没钱,但后来卫星村建好,开阳县稳定下来,也有了闲余资金……
若是大泰朝本土人士,有了钱自然可以买庄子买仆人,手里捏着卖身契,一般情况下都不用太担心管束不了仆人们。
司娓娓和王大军他们,那是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想买人回来的。
但崔小强说得对,大环境如此,他们也得相应调整。
总得自身有力量了,才能去实现理想吧?
如今要开发铁渣再利用项目,不能不买劳力了。
村子里的年轻人本来就不多,只能有一半的人在外头,而卫星村就占去了差不多一半,是再也分不出人了。
更何况,朝圩村的年轻人要出了村,那就是从社会主义一下子来到封建社会,生活条件落差很大,原先在卫星村还能轮换,要去再开新项目,轮换都没法轮换了……
仍是由季家父子介绍领路,司娓娓又去了应祥县的人牙子那儿。
据说这位姓魏的人牙子在县城里名声还可以,做买卖还算诚信。
而司娓娓来挑人正好赶上了时候。
据魏牙人说,若依着往年,县里绝不可能有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