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8 / 9)
他找那种不会太忙碌,不会太耗费心神的活。
俞青山大部分时候都在特区,他不习惯在别的地方长住,他习惯了南方的气候。
夏天太热了,有空调,还可以去别的地方避暑,冬天……这边的冬天快的几乎让人怀疑它没有来过,温室效应,冬天越来越没有冬天的样子了,一整个冬天穿大棉袄的时候屈指可数,这还哪里是冬天。
去到处玩的话,俞青山年纪大了没有那个精力,也不爱出远门,所以他现在出门,除了去买早餐压马路,就是带着李大柱时不时的去店面巡逻,但是这也耗费体力,而如果是李大柱开车送他过去的话,车牌号被人记住了,不能“悄悄”的过去暗访。
问了一下,俞向安:“爸,有专人管理,你不去检查也有人处理的,这样,你觉得我开个展馆怎么样?”
俞青山:???
林川柏和俞向安把以前找到的一些不允许私人持有的东西上交给了国家,其余的那些留着。
要是办一个展馆,也能把这些东西露一个明面,说这些东西是之前用一些吃的东西换来的,那时候不允许,就找了个地方埋在地下。
这些东西有的不值钱,有的拍卖价以千万计。
因为东西太多太杂,他们请了好几个不同类型的鉴别师工作了好一阵,才把这些东西一一分类出来,登记造册。
有古董,也有近代的一些东西。
比如在五五年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之前的那一版货币,旧版的一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的一元。
新版面值降了下去,购买力却是实打实的。
还有以前的结婚证,以前的结婚证是小奖状样式的,现在的结婚证是小本本样式的。
以前日常生活少不了的油票糖票粮票等等各种票据年轻一代的人,比如双胞胎姐妹是没用过的,她们出生的时候票据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是偶尔的时候会在书里夹着看到过,在使用方面自己是没有概念的。
古代的东西放一边,近代的东西放另一边。
俞青山看到这些可怀念了,什么粮票一市斤,糖票零点五两,布票一尺等等,年轻人看到这些不懂,俞青山就在旁边给他们解说。
有差不多大的老人过来消遣,那就更有话题了,说当初为了几张布票跟谁谁拆借,发了工资怎么计算着买东西,类似的经历,有说不完的话题,俞青山又精神起来了,每天早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