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辩驳(3 / 4)
但是情况事与愿违,薛夷光的出现搞砸了这一切,这让根本就没法和二皇子还有自己父亲交差,裴邵如何能不气?
不过对于薛夷光来说,脸上却露出了笑容,其实太子的变法中没有漏洞吗?当然是有的,即便是圣人也有过错,更何况是太子?再说太子的年岁并不大,会出错这很正常。但是他们要的讨论是积极的,而不是像裴邵这种恶意的抹黑。对变法有顾虑,有疑问,甚至是反对的都可以提出来,但前提是真的为了百姓,真的为了大魏,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
裴邵被薛夷光反驳的无话可说,毕竟薛夷光所说的是事实,而正是因为赋役合一对百姓有益,却对官员权贵无益,这才让他们不停地反对,所以一旦举出实施情况,裴邵确实无法反驳。
看着那些已经倒向薛夷光的寒门学子,裴邵心中冷哼,要是真的让太子的变法成功了,等这些人成为官员就知道了,那是一点油水都捞不到,就指望着官员的那点俸禄,迟早得饿死自己。
刘芳听到薛夷光的话若有所思,他之所以不支持变法,很大一部分和山东百姓手中无银,此法在山东不适用有关,私心倒是并无多少。如今听到薛夷光说出的变法者新提出的政策,刘芳觉得此法未必不适合山东。
至于另一旁的颜铄,虽然对薛夷光的话感兴趣,但是他更感兴趣的是薛夷光本人。颜铄身为浙江解元,他就读的嵩麓书院的山长,也就是他的老师曾经告诉过他,他此次会试,成为会元的最大对手便是眼前的这位永嘉郡主。
和薛夷光一样,颜铄也游过学,颜家是江南大族,书香传家,家中累代为官,家中子弟都有在会试前游学的传统,正好薛夷光在嵩麓书院拜访自己老师的时候,颜铄也在外面游学,所以两人没有见过面,但是颜铄游学回来后,便经常从自己老师口中听到永嘉郡主的名字,而且是赞不绝口。
颜铄本人是极为自傲的,他自幼聪慧,十五岁便中举成为解元,这即便是才子众多的江南,颜铄也是极为耀眼的,但是他却也没有在老师那里得到过像永嘉郡主那么高的评价。
颜铄心中自然是不服的,今日见到永嘉郡主,初见就和他想象的不一样,颜家也有才女,他觉得才女大多是柔弱清秀,而永嘉郡主却截然不同,永嘉郡主颇有气势,只是站在那里便让人不敢小觑,而且能言善辩,对大魏的政事知之甚详。
若说之前,颜铄可能会看轻薛夷光,对自己老师的说法不以为然,他觉得一个姑娘怎么可能和自己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