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不同的见解(3 / 4)
史书相悖,但是读起来却颇为有趣,个人有个人的见解,想法不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问也是一样,多交流,多听听别人怎么想,才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对是错。”
三个人赶紧躬身应是,薛夷光觉得景祐帝当帝王都可惜了,这水平完全都可以当教育家了。
说完后,景祐帝也没有让三人空手回去,一人赏了本《世说新语》给他们。但景祐帝也没有宣布到底谁来担任这中书舍人,就让海福送三人回去了。
薛夷光看着刘芳和颜铄从紫宸殿出来后拿着景祐帝赏下的《世说新语》交流景祐帝是不是有什么示意,果然这就是应了一句话,领导一句话,下属想半天。
“群主你觉得景祐帝赏赐你们一人一本《世说新语》是为什么?”同昌公主好奇地问道。
“我觉得就是应景。”薛夷光回答道:“顺手赏赐的,依照景祐帝的性子,若是真有什么暗示就算不自己跟我们明说,也会让海福或者是内监提醒我们的,而景祐帝什么没说,估计就是随手一赏。”有些帝王的赏赐寓意深远,但有些也许就是随便一赏,作为官员该揣测帝心的时候要学会揣测,但是有时候就属于官员自己多想,自己吓自己或者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薛夷光三人回到翰林院后,主官胡荣给他们介绍了翰林院中的官员,比起颜铄和刘芳受到的热情相待,甚至还有人相邀两人去聚会喝酒,薛夷光基本上算得上是被冷落,也不能说是冷落,确切地说应该是被孤立,这些人轻易不和她说话,就是说话估计也是碍于她的身份维持着假笑,生怕得罪了她。
当然着其中也有看薛夷光不顺眼的,薛夷光对于这样的人该不理会,她只将胡荣交给自己的任务妥善完成就好,而且她觉得都坐上翰林院主官的人,最起码碍于人情世故,对她也不会太过为难。
薛夷光觉得这都是小事,她本来在翰林院也呆不了多长时间。其实她倒也不是讨厌将她孤立起来的翰林院的人,准确来说,这些人也不算是孤立,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不想,不能或者是不愿和她说话,比如男女大防要避嫌,比如像刘芳颜铄两人可以约出去一起喝酒,但这样约她显然就十分不合适了,所以薛夷光也理解,心中并无怨愤。
只是她也更意识到这个时代的思想上需要开放,也明白女子为官除了参加科举等阻碍外,社会的大环境对女性更不利。想想以她的身份都这样了,那要是换成其他女子,还不定成什么样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