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情书(3 / 4)
方志。”对于薛家的情况,薛夷光还是有所了解的,就像是太子所说的那样,薛家在燕云确实有着不小的势力,而且薛家在燕云经营这么多年,根基深厚,当初先帝时期,安国公为景祐帝伴读,正是因为薛家在燕云的势力,才让那些先帝皇子迟迟不敢对景祐帝下手,他们都生怕一击不成让景祐帝有喘息的机会,或者是让景祐帝逃到燕云,那无异于放虎归山。
由此可见,薛家在燕云的势力真的很大。但是这也是由当时的特殊情况造成的,先帝时期,地方上拥兵自重,而且先帝昏庸,猜疑心极重,十分忌讳战功赫赫的武将,当时很多武将都被先帝诛杀,甚至满门抄斩。
武将们也不是吃素的,逐渐开始不听先帝的命令,甚至有的武将说出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话,这也不怪武将,他们也是为了自保和家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先帝时期的武将都十分豪横,很多武将都在地方上经营出了不小的势力,这就是打着有一天先帝糊涂要对他们下手的时候,他们也能有反抗之力,甚至有的人都做好了揭竿而起的准备。
但随着景祐帝的登基,这些武将们也看出了景祐帝和先帝的不一样,一些聪明的武将就开始交还手中的势力,比如安国公府,为此景祐帝更觉得安国公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连拥兵自重犯先帝忌讳的事,也是为了给他撑腰。
最后景祐帝收回了大部分武将的权力,但对安国公府却极为友好,不仅在边关命人建造另一个安国公府,还令薛家的妻子和子嗣都可以随军,这是景祐帝的恩典。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即便景祐帝收回了不少的权力,但是现在的薛家在燕云的势力也极为庞大。但是这些年,薛家除了领兵打仗,已经不再参与燕云内部的事情,当然,这也是薛家的聪明所在。先帝时期那是迫不得已,但是景祐帝时期就不一样了,帝王最忌讳的就是守边大将和地方官联合起来,欺上瞒下,沆瀣一气,毕竟两者要是真的联合在了一起,到时候造反了,朝廷都是最晚收到消息的那一个!
薛家在燕云的势力,也是太子同意让薛夷光前去的原因,薛家的势力应当足以保护小姑娘。若是换成其他人去,他都不敢保证那些人是不是敢胆大包天到对钦差下手。毕竟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过?
可以说,抛去薛夷光女子和太子妃的身份,薛夷光去燕云会是最好的人选。
“你到了地方后,注意的不只是燕云当地的问题,还有其他的,比如——胡族。”太子对着薛夷光嘱咐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